“清鏡寧長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鏡寧長好”全詩
風開玉砌梅,薰歇金爐草。
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
年華個里催,清鏡寧長好。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除夕與家人飲》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除夕與家人飲》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莫嫌寒漏盡,
春色來應早。
風開玉砌梅,
薰歇金爐草。
稚齒喜成人,
白頭嗟更老。
年華個里催,
清鏡寧長好。
中文譯文:
不要嫌棄寒冷的露水已經消失,
春天的景色將會提前到來。
風吹開了玉砌上的梅花,
暖氣停止,金爐中的草煙消散。
年幼的兒童高興地成長為成年人,
而已經年老的人嘆息老去更加迅速。
時光在個人之間催促著,
明鏡中的容顏更無法保持年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除夕之夜,家人團聚的場景,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首先,詩人提到寒冷的露水已經消失,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象征著新的希望和生機。接著,詩人描述了風吹開玉砌上的梅花,暖氣停止,金爐中的草煙消散的景象,描繪了溫暖的家庭氛圍和熱鬧的除夕之夜。
詩中出現了稚齒喜成人和白頭嗟更老的對比,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化。年幼的孩子喜悅地成長為成年人,而年老的人則感嘆歲月的飛逝和自己的衰老。這種對比呼應了人生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情感體驗。
最后兩句“年華個里催,清鏡寧長好”,表達了時間的催促和歲月的無情。詩人認識到時光的流逝不可逆轉,然而他希望自己的容顏能夠長久地保持年輕,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奈。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除夕之夜和家人團聚的場景,表達了歲月的流轉、人生的變遷以及對時間流逝的思考。它通過鮮明的意象和對比,展現了詩人對于家庭、生活和時間的感悟,使讀者對人生的短暫和珍貴產生深思。
“清鏡寧長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ú xī yǔ jiā rén yǐn
除夕與家人飲
mò xián hán lòu jìn, chūn sè lái yīng zǎo.
莫嫌寒漏盡,春色來應早。
fēng kāi yù qì méi, xūn xiē jīn lú cǎo.
風開玉砌梅,薰歇金爐草。
zhì chǐ xǐ chéng rén, bái tóu jiē gēng lǎo.
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
nián huá gè lǐ cuī, qīng jìng níng zhǎng hǎo.
年華個里催,清鏡寧長好。
“清鏡寧長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