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挈不暇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既挈不暇理”全詩
手取眼不顧,情知獺未如。
鬢上浮萍草,點點綠有余。
既挈不暇理,歸來莫取渠。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楚童》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楚童》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楚童能捕魚,乃在水邊居。
手取眼不顧,情知獺未如。
鬢上浮萍草,點點綠有余。
既挈不暇理,歸來莫取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楚童(楚國的少年)居住在水邊,擅長捕魚的情景。楚童專注于捕魚,完全不顧及其他事物,因此他能夠比獺還要了解魚的行蹤。楚童的鬢發上帶著漂浮的浮萍和青草,點點綠色顯得格外鮮艷。然而,他忙于捕魚,忽略了整理自己的形象,所以回到家后不要再取水來整理自己的發髻了。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楚童捕魚的情景,展現了他專注和熟練的技藝。楚童在捕魚時,全神貫注,不分心于其他事物,因此能夠洞察魚的行為,勝過獺這樣的捕魚專家。詩中的浮萍和青草勾勒出楚童鬢發上的綠意,給人一種清新、生動的感覺。然而,詩詞最后一句呼應了詩的開頭,提醒楚童不要因為忙于捕魚而忽略了自己的形象。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專注與熟練的美感,并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來反映人物性格和生活情景,展示了梅堯臣細膩的寫作技巧。
“既挈不暇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ǔ tóng
楚童
chǔ tóng néng bǔ yú, nǎi zài shuǐ biān jū.
楚童能捕魚,乃在水邊居。
shǒu qǔ yǎn bù gù, qíng zhī tǎ wèi rú.
手取眼不顧,情知獺未如。
bìn shàng fú píng cǎo, diǎn diǎn lǜ yǒu yú.
鬢上浮萍草,點點綠有余。
jì qiè bù xiá lǐ, guī lái mò qǔ qú.
既挈不暇理,歸來莫取渠。
“既挈不暇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