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溟溟入遠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溟溟入遠天”全詩
每同沙草發,長共水云連。
搖落潮風早,離披海雨偏。
故傷游子意,多在客舟前。
分類:
作者簡介(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賦得海邊樹》皇甫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海邊樹》
皇甫冉
歷歷緣荒岸,
溟溟入遠天。
每同沙草發,
長共水云連。
搖落潮風早,
離披海雨偏。
故傷游子意,
多在客舟前。
中文譯文:
海邊的樹木
與荒蕪的岸邊環繞著,
無垠的大海伸入遠天。
每當沙草發芽,
它們便和水和云共同相連。
搖曳的海風早早地吹散,
離別時透露出海上的雨水。
因此,痛感離別的游子情意,
常常在登上客船前縈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海邊的樹木為景,通過描寫樹木和海的關系表達了離別給人帶來的痛苦和思鄉之情。詩人用"歷歷"、"溟溟"等形容詞描繪了樹木和海的壯麗景色,使詩詞呈現出大氣磅礴的感覺。樹木與海的關系象征著游子與故鄉的聯系,每當樹木在荒蕪的岸邊生長時,都與水和云相連,表達了游子與故鄉的牽掛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搖落潮風早"、"離披海雨偏"等詞語,表達了離別時海上的風雨和凄涼。最后,詩人暗示游子離別時的悲傷多在登船前,展現了對離別的思緒和情感的描繪。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海邊的樹木和海的景色,抒發了游子離別時的思鄉之情和離別之痛。詩歌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離別時的凄涼,具有深情而意境優美的特點。通過詩人的描寫,讀者能夠感受到離別給人帶來的痛苦和思鄉之情,體驗到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相思之苦。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有一種唯美而憂傷的情調,使人產生共鳴。
“溟溟入遠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é hǎi biān shù
賦得海邊樹
lì lì yuán huāng àn, míng míng rù yuǎn tiān.
歷歷緣荒岸,溟溟入遠天。
měi tóng shā cǎo fā, zhǎng gòng shuǐ yún lián.
每同沙草發,長共水云連。
yáo luò cháo fēng zǎo, lí pī hǎi yǔ piān.
搖落潮風早,離披海雨偏。
gù shāng yóu zǐ yì, duō zài kè zhōu qián.
故傷游子意,多在客舟前。
“溟溟入遠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