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石如伏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聚石如伏兵”全詩
聚石如伏兵,斂斂波下立。
輕舟不可防,而況昧所習。
暗值柂已毀,後者戒前及。
同發去漸遙,更愁寒灘澀。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過涂荊二山遇暗石》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涂荊二山遇暗石》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船穿越涂荊二山時遭遇暗礁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于未知和困難的擔憂和憂慮。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淮流兩山間,
Between the two mountains flows the Huai River,
勢束秋漲急。
Its current is swift and turbulent in the autumn tide.
聚石如伏兵,
The hidden rocks gather like lurking soldiers,
斂斂波下立。
Concealed beneath the waves, they silently stand.
輕舟不可防,
The fragile boat is defenseless,
而況昧所習。
Especially when I am unfamiliar with this path.
暗值柂已毀,
Suddenly, we encounter the shattered barrier,
後者戒前及。
The latter should learn from the former's regrets.
同發去漸遙,
We set off together, but gradually drift apart,
更愁寒灘澀。
Feeling anxious about the bitter sandbars ahead.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在涂荊二山之間航行時遇到暗礁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未知和困難的擔憂和憂慮。涂荊二山的淮河水流湍急,而聚集的暗礁就像伏兵一般悄然隱藏在水下,給船只帶來了潛在的危險。作者意識到輕舟很難抵御這種未知的威脅,更何況他對這一區域并不熟悉。
詩中的“暗值柂已毀,後者戒前及”表達了作者應該從前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提醒后來者要警惕可能的危險。最后兩句“同發去漸遙,更愁寒灘澀”則表達了作者對前方寒冷的沙灘的擔憂和憂慮,進一步強調了未知和困難所帶來的不安感。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來抒發作者內心的情感,同時表達了對未知和困難的思考和憂慮。它展示了作者對于面對未知情況時的警覺和謹慎,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對于人生旅程中的困難和挑戰的思考和思索。
“聚石如伏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tú jīng èr shān yù àn shí
過涂荊二山遇暗石
huái liú liǎng shān jiān, shì shù qiū zhǎng jí.
淮流兩山間,勢束秋漲急。
jù shí rú fú bīng, liǎn liǎn bō xià lì.
聚石如伏兵,斂斂波下立。
qīng zhōu bù kě fáng, ér kuàng mèi suǒ xí.
輕舟不可防,而況昧所習。
àn zhí yí yǐ huǐ, hòu zhě jiè qián jí.
暗值柂已毀,後者戒前及。
tóng fā qù jiàn yáo, gèng chóu hán tān sè.
同發去漸遙,更愁寒灘澀。
“聚石如伏兵”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