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恨日已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恨日已曛”全詩
始愿逢拾羽,今乃見采蘋。
寄語柳使君,莫恨日已曛。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端式上人十詠其四孤汀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端式上人十詠其四孤汀蘋》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瀟湘歸去人,正值江南春。
始愿逢拾羽,今乃見采蘋。
寄語柳使君,莫恨日已曛。
詩意:
這位游子從瀟湘地區歸來,恰逢江南的春天。他最初的愿望是遇到一個人拾取落羽,如今卻只看到了摘取蘋果。他向柳使君寄語,告訴他不要悲嘆時光已經傍晚。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色為背景,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瀟湘是古代湖南的地名,歸去人指的是從瀟湘地區歸來的游子。江南的春天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色而聞名,詩中表現出作者對春天的贊美和對家鄉的思念。
詩中提到了拾羽和采蘋,這兩個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拾羽可能代表著追尋理想和追求自由,而采蘋則可能象征著現實生活中的功利和物質。詩人最初希望能夠追求高尚的目標,但現實中只得到了物質的收獲。這種對現實與理想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兩句詩寄語柳使君,是對某個朋友或知己的寄語。詩人告訴他,不要為時光已晚而感到悲傷,或許是在勸慰他不要對人生的失意感到過于沉重,要積極面對現實。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理想與現實的思考與矛盾,以及對友人的寄語,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意味。
“莫恨日已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uān shì shàng rén shí yǒng qí sì gū tīng píng
和端式上人十詠其四孤汀蘋
xiāo xiāng guī qù rén, zhèng zhí jiāng nán chūn.
瀟湘歸去人,正值江南春。
shǐ yuàn féng shí yǔ, jīn nǎi jiàn cǎi píng.
始愿逢拾羽,今乃見采蘋。
jì yǔ liǔ shǐ jūn, mò hèn rì yǐ xūn.
寄語柳使君,莫恨日已曛。
“莫恨日已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