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遺東華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遠遺東華鮓”全詩
荷香開新包,玉臠識舊把。
色絜已可珍,味佳寧獨舍。
莫問魚與龍,予非博物者。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韓子華寄東華市玉版鮓》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韓子華寄東華市玉版鮓》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客從都下來,遠遺東華鮓。
荷香開新包,玉臠識舊把。
色絜已可珍,味佳寧獨舍。
莫問魚與龍,予非博物者。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梅堯臣寄給韓子華的一封信,梅堯臣在京城(都)旅行歸來,特意送給韓子華一份來自東華市的鮓(一種腌制魚肉的食物)。他贊美這份東華鮓的色澤美麗,味道鮮美,自己也舍不得獨自享用。最后他說自己并非博物學者,不必問他關于魚和龍的知識。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送給韓子華的東華鮓。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這份美味佳肴的贊美之情。首兩句寫出了梅堯臣是客人從京城來到韓子華所在的地方,特地帶了這份東華鮓作為禮物。接下來的兩句通過描寫荷花香氣的開啟和玉臠(即鮓)的識別,展示了作者對這份鮓的熟悉和珍視。緊接著,作者贊美了東華鮓的色澤和味道,表達了它的可貴和美味。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并非博物學者,不具備深入討論魚和龍的知識,也暗示了他更注重的是品味和享受美食的態度。
整首詩詞簡潔明快,用詞精準,通過對鮓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美食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通過對比的手法,詩中也蘊含了一種對物質享受和精神追求的平衡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短的篇幅傳達了作者對美食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獨立態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遠遺東華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án zi huá jì dōng huá shì yù bǎn zhǎ
和韓子華寄東華市玉版鮓
kè cóng dū xià lái, yuǎn yí dōng huá zhǎ.
客從都下來,遠遺東華鮓。
hé xiāng kāi xīn bāo, yù luán shí jiù bǎ.
荷香開新包,玉臠識舊把。
sè jié yǐ kě zhēn, wèi jiā níng dú shě.
色絜已可珍,味佳寧獨舍。
mò wèn yú yǔ lóng, yǔ fēi bó wù zhě.
莫問魚與龍,予非博物者。
“遠遺東華鮓”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