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樂下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牧人樂下牧”全詩
聲穿吳云低,韻入楚梅的。
誰嗟苦調急,自與幽意寂。
應同堯時民,歌將土壤擊。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是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牧人樂下牧,背騎吹短笛。
聲穿吳云低,韻入楚梅的。
誰嗟苦調急,自與幽意寂。
應同堯時民,歌將土壤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牧人在田間放牛時吹奏短笛的情景,通過音樂的表達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詩的開頭寫道,牧人在牧場上感到快樂,背著牛鞍吹奏著短笛。這里牧人吹笛的動作象征著他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感激。他的音樂聲穿透了吳地的云層,低沉而悠揚的旋律進入了楚地的梅林。這一描寫使讀者感受到音樂的傳遞和穿越地域的力量,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對音樂的追求和表達的愿望。
接下來,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會對這種苦中作樂的調子感到憂傷和焦慮呢?這里的"苦調急"指的是牧人吹奏的短笛所表達的憂傷和緊迫感。然而,這種情感卻與他內心的幽靜意境相契合。詩人認為,與堯時代的人民一樣,他們都以歌唱來擊打土壤,表達自己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牧人吹奏短笛的場景,展示了詩人對鄉村生活、自然和音樂的贊美。牧人吹奏的短笛不僅是一種音樂表達,更是他內心情感和思考的載體。詩中的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相結合,使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獨特感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牧人樂下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ūn duān sǒu sì chéng nóng jù shí wǔ shǒu qí shí wǔ mù dí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十五牧笛
mù rén lè xià mù, bèi qí chuī duǎn dí.
牧人樂下牧,背騎吹短笛。
shēng chuān wú yún dī, yùn rù chǔ méi de.
聲穿吳云低,韻入楚梅的。
shuí jiē kǔ diào jí, zì yǔ yōu yì jì.
誰嗟苦調急,自與幽意寂。
yīng tóng yáo shí mín, gē jiāng tǔ rǎng jī.
應同堯時民,歌將土壤擊。
“牧人樂下牧”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