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死其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捐軀死其常”全詩
空知噬臍患,豈有周身防。
赤豹以尾死,猛虎以睛喪。
儻或益於用,捐軀死其常。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王仲儀二首·麝香》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王仲儀二首·麝香》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游伏柏林下,食柏遂生香。
空知噬臍患,豈有周身防。
赤豹以尾死,猛虎以睛喪。
儻或益於用,捐軀死其常。
詩意:
這首詩詞以麝香為主題,通過動物的形象和比喻,表達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價值觀。詩人以麝香為例,探討了生命中的犧牲和捐軀的意義,以及為了更大的價值和目標,個體可能需要放棄自身的一部分或全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動物的形象描寫,表達了一種超越個體利益的精神追求和無私奉獻的主題。詩中的"游伏柏林下,食柏遂生香"描述了麝香從柏樹中得以生長,暗示了一種犧牲和磨礪的過程。詩人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問題:"空知噬臍患,豈有周身防",意味著不僅僅是保護自身的一部分,而是要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作出犧牲。
接下來,詩人通過舉例描寫了赤豹和猛虎的犧牲情景,"赤豹以尾死,猛虎以睛喪",強調了為了某種目標或更大的價值而放棄個體的部分或全部的行為。最后兩句"儻或益於用,捐軀死其常"表達了即使捐軀犧牲,也可能會為他人或社會帶來利益,而這種犧牲成為常態。
整首詩通過動物的比喻和形象描寫,寓意深遠。通過贊頌麝香的犧牲和榮耀,詩人表達了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和對個體價值的重新思考。詩詞呈現了一種高尚的情感和價值觀,鼓勵人們超越個人欲望,為更大的利益和目標做出犧牲和貢獻。
“捐軀死其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zhòng yí èr shǒu shè xiāng
和王仲儀二首·麝香
yóu fú bó lín xià, shí bǎi suì shēng xiāng.
游伏柏林下,食柏遂生香。
kōng zhī shì qí huàn, qǐ yǒu zhōu shēn fáng.
空知噬臍患,豈有周身防。
chì bào yǐ wěi sǐ, měng hǔ yǐ jīng sàng.
赤豹以尾死,猛虎以睛喪。
tǎng huò yì yú yòng, juān qū sǐ qí cháng.
儻或益於用,捐軀死其常。
“捐軀死其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