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論年皆作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日論年皆作翁”全詩
一見此花知有感,衰顏不似舊時紅。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紅牡丹》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紅牡丹》是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與公同是洛陽客,
今日論年皆作翁。
一見此花知有感,
衰顏不似舊時紅。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牡丹花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自己容顏變老的感慨之情。詩人與別人一樣,都是洛陽的客人,而今天他們一起討論年歲時,詩人覺得自己已經成了老翁。當他第一眼看到這朵紅色的牡丹花時,他感到了情感的觸動,但與過去的紅顏相比,他自己的容顏已經不再年輕。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易逝和自身年老的感嘆之情。詩人以洛陽客的身份出現,體現了他對歷史和傳統的回憶和敬意。通過觀賞牡丹花,詩人對自己的年齡和容顏進行反思,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逝。詩中的"一見此花知有感"表達了詩人對牡丹花美麗的贊嘆和感動,同時也暗含了他對自己青春時光的懷念。"衰顏不似舊時紅"一句把詩人自身的變化與牡丹花的鮮艷對比,形象地表達了光陰流轉、容顏易逝的主題。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牡丹花和自身容顏的轉變,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時光不可逆轉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青春年華的懷念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人生百態中常見的情感,給人以共鳴和思考。
“今日論年皆作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ǒng shū liù piān qí sì jìn zhōng tīng hóng mǔ dān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紅牡丹
yǔ gōng tóng shì luò yáng kè, jīn rì lùn nián jiē zuò wēng.
與公同是洛陽客,今日論年皆作翁。
yī jiàn cǐ huā zhī yǒu gǎn, shuāi yán bù shì jiù shí hóng.
一見此花知有感,衰顏不似舊時紅。
“今日論年皆作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