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今豈不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今豈不生”全詩
嶺上松萬株,嶺下泉一泓。
松未龍鱗老,泉曾虎跡行。
虎去豈不渴,松今豈不生。
泉無百尺繩,安見甘與清。
松無百歲人,安見千丈榮。
道人能喻道,莫使世人驚。
我來開醉眼,不似阮步兵。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真上人萬松亭虎窺泉》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真上人萬松亭虎窺泉》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岡新路平,
東嶺新亭成。
嶺上松萬株,
嶺下泉一泓。
松未龍鱗老,
泉曾虎跡行。
虎去豈不渴,
松今豈不生。
泉無百尺繩,
安見甘與清。
松無百歲人,
安見千丈榮。
道人能喻道,
莫使世人驚。
我來開醉眼,
不似阮步兵。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名為萬松亭的地方。南邊的山岡上修筑了一條新路,東邊的山嶺上建造了一座新亭。山嶺上長滿了成千上萬的松樹,山下有一泓清澈的泉水。
詩中表達了松樹和泉水之間的關系。松樹雖然還沒有生長到像龍鱗那樣古老,但泉水卻曾經有過被虎追逐的痕跡。虎走后泉水并沒有干涸,反而更加清澈甘甜。松樹即使沒有活到一百歲的人那樣長壽,卻展現出了千丈的榮耀。
作者認為真正懂得道的人可以理解這其中的道理,不應該讓世人感到驚訝。作者自稱開啟了醉眼(意指超脫塵世的境界),與阮步兵(可能是指現實中的平凡人)不同。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松樹和泉水的對比,抒發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道理的思考。松樹和泉水作為自然界的元素,通過它們的特點和變化,反映出了生命的延續、生生不息的力量。
詩中的松樹和泉水也可以被視為隱喻,代表了人生的境遇和變化。松樹的生長和泉水的流動都展現了一種堅韌和持久的品質,與人生的坎坷和變遷相呼應。作者通過描繪自然界的景象,寄托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對道的追求。
詩中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身的超然態度,他認為自己擁有一種超越塵世的眼光,與世俗不同。這種態度也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情懷,他們常常崇尚超脫塵世的境界,追求真理和高尚的境界。
總的來說,《和真上人萬松亭虎窺泉》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松樹和泉水的隱喻,展現了作者對超然境界和道的追求。
“松今豈不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ēn shàng rén wàn sōng tíng hǔ kuī quán
和真上人萬松亭虎窺泉
nán gāng xīn lù píng, dōng lǐng xīn tíng chéng.
南岡新路平,東嶺新亭成。
lǐng shàng sōng wàn zhū, lǐng xià quán yī hóng.
嶺上松萬株,嶺下泉一泓。
sōng wèi lóng lín lǎo, quán céng hǔ jī xíng.
松未龍鱗老,泉曾虎跡行。
hǔ qù qǐ bù kě, sōng jīn qǐ bù shēng.
虎去豈不渴,松今豈不生。
quán wú bǎi chǐ shéng, ān jiàn gān yǔ qīng.
泉無百尺繩,安見甘與清。
sōng wú bǎi suì rén, ān jiàn qiān zhàng róng.
松無百歲人,安見千丈榮。
dào rén néng yù dào, mò shǐ shì rén jīng.
道人能喻道,莫使世人驚。
wǒ lái kāi zuì yǎn, bù shì ruǎn bù bīng.
我來開醉眼,不似阮步兵。
“松今豈不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