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刳為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木刳為舟”全詩
釣人寒雨中,遠望煙蓑暗。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資政侍郎湖亭雜詠絕句十首·漁艇》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資政侍郎湖亭雜詠絕句十首·漁艇》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漁艇
古木刳為舟,
野藤牽作纜。
釣人寒雨中,
遠望煙蓑暗。
中文譯文:
古老的樹木被刻鑿成船,
野生的藤蔓編成纜繩。
在寒雨中垂釣的人,
遠望著煙霧籠罩的漁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漁夫在寒雨中垂釣的場景。舟艇是由古老的樹木刻鑿而成,用野生的藤蔓作為纜繩。漁夫穿著煙雨籠罩的蓑衣,遠遠望著漁船。詩中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表現出大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和諧共生。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個富有詩意的畫面。作者通過運用寥寥數語,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安靜而神秘的環境中。古木被刳鑿為舟,野藤被牽引成纜,顯示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釣人在雨中垂釣,遠望著煙霧籠罩的漁船,給人以寂靜、寧靜的感覺。詩中運用了煙雨、暗影等形象描繪,增添了詩意的深度和意境的美感。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漁夫在自然環境中的寧靜與平和。讀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并體驗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寧靜與放松。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悟和對生活的深思。
“古木刳為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ī zhèng shì láng hú tíng zá yǒng jué jù shí shǒu yú tǐng
和資政侍郎湖亭雜詠絕句十首·漁艇
gǔ mù kū wèi zhōu, yě téng qiān zuò lǎn.
古木刳為舟,野藤牽作纜。
diào rén hán yǔ zhōng, yuǎn wàng yān suō àn.
釣人寒雨中,遠望煙蓑暗。
“古木刳為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