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為報緩制秦兵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巷為報緩制秦兵驕”全詩
憶君將向洛門去,胡馬無塵塞路遙。
將軍本是漢丞相,玉帳坐辨牙旗梟。
白面書生有肝膽,少年曾過咸陽橋。
今雖老病由廬,巷為報緩制秦兵驕。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聞春禽婆餅焦,
竹林山木生蕭條。
憶君將向洛門去,
胡馬無塵塞路遙。
將軍本是漢丞相,
玉帳坐辨牙旗梟。
白面書生有肝膽,
少年曾過咸陽橋。
今雖老病由廬,
巷為報緩制秦兵驕。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梅堯臣寄送給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的情景。詩人首先聽到春天的鳥兒叫聲,意識到時間已經過去,而餅干已經烤焦了,竹林和山木也顯得凄涼。他回憶起吳公明即將前往洛門,但胡馬卻無塵土紛揚,說明路途遙遠。詩人稱贊吳公明是漢朝丞相,坐在玉帳之中,指揮著勇猛的軍隊。他提到自己是一個白面書生,有膽識和勇氣,年輕時曾經經過咸陽橋,體驗過世事的變遷。雖然現在詩人年老多病,住在廬山下,但他為了報答吳公明的恩情,依然在巷口繼續努力制止秦兵的囂張行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吳公明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回憶過去的經歷,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他稱贊吳公明的勇猛和才智,將他比喻為漢朝的丞相,顯示出對他高度的敬重。詩人自稱白面書生,表明自己雖然沒有軍功,但有著堅定的意志和勇氣,曾經歷過社會的起伏和變遷。盡管作者現在年老多病,但仍然在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制止秦兵的囂張行為。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正義和公平的呼吁,展示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巷為報緩制秦兵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wú gōng míng tún tián tōng pàn qín zhōu
寄送吳公明屯田通判秦州
yī wén chūn qín pó bǐng jiāo, zhú lín shān mù shēng xiāo tiáo.
一聞春禽婆餅焦,竹林山木生蕭條。
yì jūn jiāng xiàng luò mén qù, hú mǎ wú chén sāi lù yáo.
憶君將向洛門去,胡馬無塵塞路遙。
jiāng jūn běn shì hàn chéng xiàng, yù zhàng zuò biàn yá qí xiāo.
將軍本是漢丞相,玉帳坐辨牙旗梟。
bái miàn shū shēng yǒu gān dǎn, shào nián céng guò xián yáng qiáo.
白面書生有肝膽,少年曾過咸陽橋。
jīn suī lǎo bìng yóu lú, xiàng wèi bào huǎn zhì qín bīng jiāo.
今雖老病由廬,巷為報緩制秦兵驕。
“巷為報緩制秦兵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