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影射檐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影射檐牙”全詩
日光穿岸腳,水影射檐牙。
柱穴蜂歸響,爐檀火過窊。
已知民訟息,漉酒費巾紗。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林中有一座清幽的館舍,寺廟內開滿蓮藕花。陽光透過岸邊的腳步,水影射在屋檐的牙齒上。柱穴中傳來蜜蜂歸巢的聲音,爐中檀木的火焰映照在窖洞中。這里早已知道民間的爭訟平息,喝酒只需花費一塊薄紗。
詩意: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場景,表達了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安寧環境的贊美。詩人通過描繪竹林、寺廟和自然景觀,表達了對清幽之地的喜愛之情。他描述了陽光透過竹林的光影和水影映照在屋檐上的景象,展現出一幅寧靜而和諧的畫面。蜂歸巢、爐火和飲酒等細節,進一步襯托了這個寧靜環境中的恬適氛圍。詩的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的期望,希望人們能夠和平相處,減少紛爭,過上安寧的生活。
賞析: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幽靜而美麗的景象,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自然現象的形象化表達,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寧靜而和諧的境地。他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陽光透過竹林的畫面和水影映照在屋檐上的景象生動地展示出來,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詩中的細節描寫,如蜂歸巢和爐火等,進一步豐富了詩意,營造出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和人際關系的期望,呼吁人們能夠減少爭端,渡過安寧的生活。整首詩詞以其簡潔明快的風格、清新自然的描寫和深入人心的主題,展示了宋代詩人梅堯臣的才華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水影射檐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nán líng xī tíng qú gé
寄題南陵息亭蕖閣
zhú lǐ yǒu qīng guǎn, sì zhōng duō ǒu huā.
竹里有清館,寺中多藕花。
rì guāng chuān àn jiǎo, shuǐ yǐng shè yán yá.
日光穿岸腳,水影射檐牙。
zhù xué fēng guī xiǎng, lú tán huǒ guò wā.
柱穴蜂歸響,爐檀火過窊。
yǐ zhī mín sòng xī, lù jiǔ fèi jīn shā.
已知民訟息,漉酒費巾紗。
“水影射檐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