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倦為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里倦為客”全詩
過林湘橘暗,收潦楚江清。
晚泊親鷗鷺,殘芳襲杜蘅。
長沙幾日到,天際見高城。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廖秀才歸衡山縣》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廖秀才歸衡山縣》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里疲倦作客人,秋天回歸鳥兒輕。
經過湖林橘樹暗,采摘潦江水清明。
傍晚停船親近鷗鷺,殘芳傳宿杜鵑蕨。
長沙幾日便抵達,眼前可見高城樓。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一個人長途旅行的心情和他對歸鄉的渴望。詩中的主人公是廖秀才,他已經走了千里之遙,感到疲倦和孤寂。然而,秋天回歸的鳥兒卻輕松自如,增加了主人公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回鄉的路上,他經過湖林,看到橘樹的果實已經暗淡下來,而潦江的水卻清澈明亮,映襯出主人公對家鄉的美好期待。當傍晚船只停泊時,他能親近鷗鷺,感受到故鄉的親切。殘芳傳宿杜鵑蕨則象征著旅途中遺留下來的回憶,它們仍然散發著芬芳。最后,當他到達長沙時,望見高聳的城樓,預示著他即將回到家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歸鄉人的心情和對家鄉的向往之情。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主人公的內心感受和情感變化。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主人公和鳥兒、湖林和潦江的對比,突出了主人公的疲倦與孤獨,以及對家鄉的渴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富有意境,湖林橘暗和潦楚江清的描繪使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氣息和自然之美。最后,天際見高城的描寫給人一種回家的希望和喜悅。
整首詩抒發了游子歸鄉的情感,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和思念。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中還蘊含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情感和對鄉土的深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千里倦為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ào xiù cái guī héng shān xiàn
廖秀才歸衡山縣
qiān lǐ juàn wèi kè, qiū guī niǎo bǎng qīng.
千里倦為客,秋歸鳥榜輕。
guò lín xiāng jú àn, shōu lǎo chǔ jiāng qīng.
過林湘橘暗,收潦楚江清。
wǎn pō qīn ōu lù, cán fāng xí dù héng.
晚泊親鷗鷺,殘芳襲杜蘅。
cháng shā jǐ rì dào, tiān jì jiàn gāo chéng.
長沙幾日到,天際見高城。
“千里倦為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