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悲桂條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琴悲桂條上”全詩
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
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
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
分類:
作者簡介(上官儀)

上官儀(約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陜州陜縣(今河南三門峽陜縣)人,生于江都。貞觀初,擢進士第,召授弘文館直學士,遷秘書郎。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龍朔二年(662年),成為宰相。后來高宗不滿武后跋扈,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后,高宗亦以為然,由上官儀草詔。武后涕泣陳請,事遂中綴,自此武后深惡上官儀。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被誅,家產和人口被抄沒,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繡像凌煙閣,追封為楚國公。
《相和歌辭·王昭君》上官儀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玉關春色晚,
金河路幾千。
琴悲桂條上,
笛怨柳花前。
霧掩臨妝月,
風驚入鬢蟬。
緘書待還使,
淚盡白云天。
詩意和賞析:
該詩以女性王昭君的心境為題材,表達了她在異鄉思念故鄉的情感。
首句“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形容王昭君身處異鄉的孤寂和遠離故鄉的心情;第二句“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通過樂器的悲涼聲音,表達了她對故土的思念之情。
下一句“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用霧和風的形象化語言,呈現了王昭君內心的迷茫和憂傷。霧掩“臨妝月”,暗示了王昭君的面容美麗如月,但又被霧蒙蔽,象征著她隱藏自己的真情;風“驚入鬢蟬”,則表達了她內心的不安和動蕩。
最后兩句“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暗示著王昭君寄托思念之情于書信,等待使者將書信帶回故鄉,而她的淚水已經流盡,象征著她的思念之情已經達到極點。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巧妙的意象,表達出王昭君在異鄉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傳達出一種強烈的憂郁和哀愁的情感。同時也展現了女性的柔情和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琴悲桂條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wáng zhāo jūn
相和歌辭·王昭君
yù guān chūn sè wǎn, jīn hé lù jǐ qiān.
玉關春色晚,金河路幾千。
qín bēi guì tiáo shàng, dí yuàn liǔ huā qián.
琴悲桂條上,笛怨柳花前。
wù yǎn lín zhuāng yuè, fēng jīng rù bìn chán.
霧掩臨妝月,風驚入鬢蟬。
jiān shū dài hái shǐ, lèi jǐn bái yún tiān.
緘書待還使,淚盡白云天。
“琴悲桂條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