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舠復翠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輕舠復翠竿”全詩
輕舠復翠竿,預致曾誰舍。
刳肉不知數,持為楚鄉鮓。
嗜味固足珍,況亦椒橙假。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取蜮》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取蜮》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東灣溫暖而沒有沙的景象,灣中有一只蜮魚潛藏在淤泥之下。詩中還提到了一艘輕舟和一根翠竿,暗示著有人預先安排好了一切,但是具體是誰安排的卻不得而知。詩中還出現了刳肉、楚鄉鮓、椒橙等詞語,表達了對美食的喜愛和珍視。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東灣暖無沙,
有蜮淵泥下。
輕舟復翠竿,
預致曾誰舍。
刳肉不知數,
持為楚鄉鮓。
嗜味固足珍,
況亦椒橙假。
詩詞的意境主要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食物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東灣溫暖而沒有沙,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蜮魚潛藏在淤泥之下,暗示著隱藏的美好和神秘。輕舟和翠竿象征著某種預先安排的事物,但具體是誰安排的卻不得而知,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
詩中提到的刳肉、楚鄉鮓、椒橙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對美食的喜愛和珍視。刳肉不知數,意味著對美食的貪婪和享受。持為楚鄉鮓,楚鄉鮓是一種美味的腌制食品,作者將其視為珍寶般的存在。嗜味固足珍,表達了對美食味道的追求和珍視。況亦椒橙假,椒橙是一種香氣撲鼻的水果,作者通過這個比喻,表達了對美食的向往和幻想。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美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視,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輕舠復翠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ǔ yù
取蜮
dōng wān nuǎn wú shā, yǒu yù yuān ní xià.
東灣暖無沙,有蜮淵泥下。
qīng dāo fù cuì gān, yù zhì céng shuí shě.
輕舠復翠竿,預致曾誰舍。
kū ròu bù zhī shù, chí wèi chǔ xiāng zhǎ.
刳肉不知數,持為楚鄉鮓。
shì wèi gù zú zhēn, kuàng yì jiāo chéng jiǎ.
嗜味固足珍,況亦椒橙假。
“輕舠復翠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