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慚蒿羽接鸞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慚蒿羽接鸞凰”全詩
既許坐陪公袞貴,卻慚蒿羽接鸞凰。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飲賦四題·三日醼集》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飲賦四題·三日醼集》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月三日,我與相公在花下小飲,寫下了四個題目。蕭然的寒冷花圃中還有殘留的芳香,我吟唱著,望著夕陽。雖然我有幸被邀請與相公共坐,但我卻羞愧地感到自己的才華不及蒿羽,無法與鸞凰相比。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以及詩人與相公共飲的場景。詩人在花下吟唱,感嘆著花圃中殘留的芳香,同時望著夕陽。雖然詩人有幸與相公共坐,但他卻自謙地認為自己的才華不及其他杰出的人物,如蒿羽和鸞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日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一種自謙和敬畏之情。詩人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對殘留芳香和夕陽的贊美之情。同時,他將自己與蒿羽、鸞凰等杰出人物進行對比,表達了自己的謙遜和對他人才華的敬仰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文的敏感和贊美之情。
“卻慚蒿羽接鸞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uè sān rì xiàng gōng huā xià xiǎo yǐn fù sì tí sān rì yàn jí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飲賦四題·三日醼集
xiāo rán hán pǔ yǒu cán fāng, yín biàn zhū lán xiàng xī yáng.
蕭然寒圃有殘芳,吟遍朱欄向夕陽。
jì xǔ zuò péi gōng gǔn guì, què cán hāo yǔ jiē luán huáng.
既許坐陪公袞貴,卻慚蒿羽接鸞凰。
“卻慚蒿羽接鸞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