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衣如念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薦衣如念存”全詩
薦衣如念存,拜垅不遑息。
帶劍蓬池外,兼程困馬力。
禮畢便當還,於誠乃為得。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韓子華十月拜掃》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韓子華十月拜掃》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露已變霜,孝心竟悲惻。
白露已經轉變成霜,孝心卻仍然悲傷。
薦衣如念存,拜垅不遑息。
送上衣物如同懷念,拜掃祖墳卻不能停歇。
帶劍蓬池外,兼程困馬力。
帶著劍離開蓬萊池塘,一路奔波勞累。
禮畢便當還,於誠乃為得。
禮儀完成后即可歸還,只有真誠才能獲得回報。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韓子華孝心的贊美和送別之情。詩人描述了白露轉變為霜的季節,以此象征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詩中的主題是孝道,詩人以韓子華的孝心為例,表達了對孝道的敬重和推崇。
詩中的“薦衣”和“拜垅”是孝子向祖先表達敬意的儀式,詩人將這些儀式描繪得生動而真實。詩人還描述了韓子華離開家鄉,帶著劍踏上旅途,一路勞累,但他的孝心使他堅持不懈。最后,詩人強調了真誠的重要性,認為只有真誠才能獲得回報。
這首詩詞通過對孝道的贊美和對韓子華的送別,表達了作者對孝心的崇高評價,并呼吁人們在生活中堅持孝道,并以真誠的心態對待他人。
“薦衣如念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án zi huá shí yuè bài sǎo
送韓子華十月拜掃
bái lù yǐ biàn shuāng, xiào xīn jìng bēi cè.
白露已變霜,孝心竟悲惻。
jiàn yī rú niàn cún, bài lǒng bù huáng xī.
薦衣如念存,拜垅不遑息。
dài jiàn péng chí wài, jiān chéng kùn mǎ lì.
帶劍蓬池外,兼程困馬力。
lǐ bì biàn dāng hái, yú chéng nǎi wèi dé.
禮畢便當還,於誠乃為得。
“薦衣如念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