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說幽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戎馬說幽并”全詩
未注螭頭筆,來賙塞下兵。
朱轓邦伯至,黃綬縣官迎。
臘雪臨關密,宵烽出堠明。
山川壯汾晉,戎馬說幽并。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輕。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李學士河東轉運》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學士河東轉運》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重持使者節,北上太行行。
未注螭頭筆,來赒塞下兵。
朱轓邦伯至,黃綬縣官迎。
臘雪臨關密,宵烽出堠明。
山川壯汾晉,戎馬說幽并。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輕。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李學士前往河東轉運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李學士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描繪了北方邊塞的嚴寒和戰火紛飛的景象。詩中還提到了山川壯麗的汾晉地區,以及那里的才俊輩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送別李學士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對李學士的敬佩之情。詩中的"重持使者節"表達了李學士忠誠盡責的品質,"北上太行行"則揭示了他前往北方邊塞的艱辛旅程。"未注螭頭筆,來赒塞下兵"表明李學士在邊塞地區的工作將為軍隊提供支援和贊助。
詩中的"朱轓邦伯至,黃綬縣官迎"描述了李學士受到高級官員的接待和歡迎,顯示了他在官場中的地位和聲望。"臘雪臨關密,宵烽出堠明"描繪了北方邊塞嚴寒的冬天和夜晚的戰火,給人一種緊張和危險的感覺。
最后兩句"山川壯汾晉,戎馬說幽并。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輕"表達了詩人對汾晉地區山川壯麗的景色和那里才華橫溢的人才的贊美。詩人認為這些人才不容忽視,不可輕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送別李學士的場景,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福,同時也展示了北方邊塞的嚴寒和戰火紛飛的環境,以及汾晉地區山川壯麗和人才輩出的特點。
“戎馬說幽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xué shì hé dōng zhuǎn yùn
送李學士河東轉運
zhòng chí shǐ zhě jié, běi shàng tài xíng xíng.
重持使者節,北上太行行。
wèi zhù chī tóu bǐ, lái zhōu sāi xià bīng.
未注螭頭筆,來賙塞下兵。
zhū fān bāng bó zhì, huáng shòu xiàn guān yíng.
朱轓邦伯至,黃綬縣官迎。
là xuě lín guān mì, xiāo fēng chū hòu míng.
臘雪臨關密,宵烽出堠明。
shān chuān zhuàng fén jìn, róng mǎ shuō yōu bìng.
山川壯汾晉,戎馬說幽并。
cǐ dì duō cái jùn, qí rén bù yì qīng.
此地多才俊,其人不易輕。
“戎馬說幽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