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趣還自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真趣還自得”全詩
川壑為之媚,草樹為之妍。
歿來十五載,獨見諸孫賢。
煌煌出仕途,皎皎如淮蠙。
今為蒙城宰,歸問浙江船。
何時渡楊子,夜入明月邊。
有舄不化鳧,有琴何用弦。
真趣還自得,治民唯力田。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林大年寺丞宰蒙城先歸余杭逋之侄孫》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林大年寺丞宰蒙城先歸余杭逋之侄孫》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東方的奇士,他的美德如同珍珠隱藏在深淵之中。他的存在使得山川河壑都為之傾慕,草木花果也為他而妍麗。雖然他已經去世十五年,但他的智慧和才華仍然在他的后代中得以傳承。他們在仕途上光彩照人,如同淮水上的明珠一般明亮。現在他成為了蒙城的宰相,回到余杭后,他想乘船回到浙江,問候楊子,并在夜晚賞月。詩中提到了一位舄(xiè)船,這是一種不需要槳或帆的船只,象征著他的行動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琴弦則是無用的,表明他的真趣和治民之道是自得其樂的。他相信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勞動,只有通過農田的力量才能治理好國家。
中文譯文:
東方有奇士,隱德珠在淵。
川壑為之媚,草樹為之妍。
歿來十五載,獨見諸孫賢。
煌煌出仕途,皎皎如淮蠙。
今為蒙城宰,歸問浙江船。
何時渡楊子,夜入明月邊。
有舄不化鳧,有琴何用弦。
真趣還自得,治民唯力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贊美一個東方奇士為主題,他的美德和才華如同深藏在深淵中的珍珠。他的存在使得自然界的山川河壑都為之傾慕,草木花果也因他而妍麗。盡管他已經去世十五年,但他的智慧和才華仍然在他的后代中得以傳承。他們在仕途上光彩照人,如同淮水上的明珠一般明亮。現在他成為了蒙城的宰相,回到余杭后,他想乘船回到浙江,問候楊子,并在夜晚賞月。詩中提到了一位舄船,象征著他的行動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琴弦則是無用的,表明他的真趣和治民之道是自得其樂的。他相信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勞動,只有通過農田的力量才能治理好國家。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奇士的形象,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敬仰。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強調了奇士的非凡魅力和影響力。詩中還融入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展現了奇士對家國的關懷和責任感。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奇士的景仰和對治理國家的理念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真趣還自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ín dà nián sì chéng zǎi méng chéng xiān guī yú háng bū zhī zhí sūn
送林大年寺丞宰蒙城先歸余杭逋之侄孫
dōng fāng yǒu qí shì, yǐn dé zhū zài yuān.
東方有奇士,隱德珠在淵。
chuān hè wèi zhī mèi, cǎo shù wèi zhī yán.
川壑為之媚,草樹為之妍。
mò lái shí wǔ zài, dú jiàn zhū sūn xián.
歿來十五載,獨見諸孫賢。
huáng huáng chū shì tú, jiǎo jiǎo rú huái pín.
煌煌出仕途,皎皎如淮蠙。
jīn wèi méng chéng zǎi, guī wèn zhè jiāng chuán.
今為蒙城宰,歸問浙江船。
hé shí dù yáng zǐ, yè rù míng yuè biān.
何時渡楊子,夜入明月邊。
yǒu xì bù huà fú, yǒu qín hé yòng xián.
有舄不化鳧,有琴何用弦。
zhēn qù hái zì dé, zhì mín wéi lì tián.
真趣還自得,治民唯力田。
“真趣還自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