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啼欲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鷓鴣啼欲雨”全詩
水館魚方美,犀舟枕自清。
鷓鴣啼欲雨,螮蝀見還晴。
風土雖卑濕,醇醪可養生。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邵戶曹隨侍之長沙》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邵戶曹隨侍之長沙》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袍會稽掾,采服湘江行。
水館魚方美,犀舟枕自清。
鷓鴣啼欲雨,螮蝀見還晴。
風土雖卑濕,醇醪可養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送別邵戶曹隨侍去長沙的情景。詩人穿著青色官袍,隨著湘江的流動前行。在水館中,魚兒游動,景色美麗,而犀舟上的枕頭清涼宜人。鷓鴣的啼聲預示著即將下雨,而螮蝀的出現則意味著天空將再次晴朗。盡管這個地方的風土條件可能相對平凡潮濕,但是醇醪(美酒)卻能滋養人的生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對友人離別的情感,展現了梅堯臣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美麗的自然景色與友人的離別相結合,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時,詩人也通過描述風土和美酒的關系,表達了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展示了梅堯臣的才華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鷓鴣啼欲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hào hù cáo suí shì zhī cháng shā
送邵戶曹隨侍之長沙
qīng páo kuài jī yuàn, cǎi fú xiāng jiāng xíng.
青袍會稽掾,采服湘江行。
shuǐ guǎn yú fāng měi, xī zhōu zhěn zì qīng.
水館魚方美,犀舟枕自清。
zhè gū tí yù yǔ, dì dōng jiàn hái qíng.
鷓鴣啼欲雨,螮蝀見還晴。
fēng tǔ suī bēi shī, chún láo kě yǎng shēng.
風土雖卑濕,醇醪可養生。
“鷓鴣啼欲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