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絕澗終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流絕澗終日”全詩
犬吠雞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
分類:
作者簡介(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送鄭二之茅山》皇甫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鄭二之茅山》描述了送別朋友鄭二去茅山修行的情景。詩人皇甫冉以簡練而樸實的語言,描繪了山水靜謐、春光明亮的景象,并通過描述幾處村莊的生活氣息,表達出人世間離別的情愫。
譯文:
水流絕澗終日,
流水繞過峽谷不停流淌,
Grasses grow in the deep mountains of late spring.
深山中的草木繁茂春天快過去了,
Dogs bark, and roosters crowed in a few places,
犬吠雞鳴幾處,
Dogs bark in the distance, and roosters announce the break of dawn,
遠處的狗吠聲和雞的啼聲傳來,
Mulberry trees and apricot trees are planted by someone.
有人種植了桑樹和杏樹。
詩意:
《送鄭二之茅山》以自然山水景色為背景,表達了離別的情感。流水繞過峽谷不停流淌,草木繁茂的春天正在過去,人們在遠處的幾處村莊里生活著,顯示出人世間的喧囂。最后一句提到有人種植桑樹和杏樹,可能是詩人暗示送別的人,他離開人世尋求心靈的凈化和修行,一種對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表達。
賞析:
皇甫冉的《送鄭二之茅山》用簡潔明了的字句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世間的動靜,在簡潔中展示了對離別的思緒和對遠方友人修行的祝福。通過對水流、草木、動物聲音的描繪,詩人成功地創造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整首詩以簡練、自然的語言道出了人們離別時的感傷和對友人的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理想境地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水流絕澗終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èr zhī máo shān
送鄭二之茅山
shuǐ liú jué jiàn zhōng rì, cǎo zhǎng shēn shān mù chūn.
水流絕澗終日,草長深山暮春。
quǎn fèi jī míng jǐ chù, tiáo sāng zhǒng xìng hé rén.
犬吠雞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
“水流絕澗終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