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寄誰能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旅寄誰能迎”全詩
及覺語未終,恨恨傷我情。
去年聞子喪,旅寄誰能迎。
家貧兒女幼,迢遞洛陽城。
何當置之歸,西望淚緣纓。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五月二十夜夢尹師魯》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月二十夜夢尹師魯》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夕夢見尹師魯,相對如同平日一般。醒來時,話語未說完,我內心感到非常遺憾。去年聽說你去世,我寄居在外,無法前來送你最后一程。家境貧寒,孩子們還年幼,我迢迢地在洛陽城漂泊。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眺望西方,淚水濕透了衣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已故友人尹師魯的思念之情。詩人在夢中與尹師魯相見,仿佛回到了往日的相處時光。然而,夢醒之后,詩人感到遺憾,因為他無法與尹師魯交流告別。詩人還提到了自己聽聞尹師魯去世的消息,但由于自身困境,無法親自前往送別。詩人的家境貧寒,孩子們還年幼,他在洛陽城漂泊流離。詩人渴望回到故鄉,眺望西方,但內心的悲傷讓他的淚水濕透了衣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無盡的遺憾之情。詩人通過夢境中與尹師魯的相見,展現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人的內心痛苦和無奈在詩中得到了真實的表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情感共鳴。詩人的家境貧寒和在洛陽城的流離失所,進一步突出了他與友人分離的痛苦和無法回歸故鄉的無奈。整首詩詞以樸素的語言展現了人生的離別和無常,引發讀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珍貴友情的珍視。
“旅寄誰能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uè èr shí yè mèng yǐn shī lǔ
五月二十夜夢尹師魯
zuó xī mèng shī lǔ, xiāng duì rú píng shēng.
昨夕夢師魯,相對如平生。
jí jué yǔ wèi zhōng, hèn hèn shāng wǒ qíng.
及覺語未終,恨恨傷我情。
qù nián wén zi sàng, lǚ jì shuí néng yíng.
去年聞子喪,旅寄誰能迎。
jiā pín ér nǚ yòu, tiáo dì luò yáng chéng.
家貧兒女幼,迢遞洛陽城。
hé dāng zhì zhī guī, xī wàng lèi yuán yīng.
何當置之歸,西望淚緣纓。
“旅寄誰能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