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慕清涼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來慕清涼居”全詩
彼將希白馬,此亦猶大車。
皆行國都內,轍不入委閭。
世人日擾擾,來慕清涼居。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須題景德寺吉祥講僧》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須題景德寺吉祥講僧》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講異爾講,我書非爾書。
彼將希白馬,此亦猶大車。
皆行國都內,轍不入委閭。
世人日擾擾,來慕清涼居。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景德寺中一位吉祥的講僧。詩人通過對比自己與講僧的境遇,表達了對清涼居的向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之情。
賞析:
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追求。首兩句"我講異爾講,我書非爾書"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與講僧的區別的思考。接下來的兩句"彼將希白馬,此亦猶大車"則通過對比白馬和大車,暗示了講僧的高尚和清涼居的美好。"皆行國都內,轍不入委閭"表達了講僧和詩人都在國都內行走,但他們的軌跡卻不會進入塵世的喧囂。最后兩句"世人日擾擾,來慕清涼居"則表達了世人對清涼居的向往,對詩人和講僧生活方式的羨慕。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和對景德寺吉祥講僧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清涼居的向往和對塵世紛擾的厭倦之情。同時,詩詞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清涼居的向往和對佛教僧侶的景仰。
“來慕清涼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ū tí jǐng dé sì jí xiáng jiǎng sēng
須題景德寺吉祥講僧
wǒ jiǎng yì ěr jiǎng, wǒ shū fēi ěr shū.
我講異爾講,我書非爾書。
bǐ jiāng xī bái mǎ, cǐ yì yóu dà chē.
彼將希白馬,此亦猶大車。
jiē xíng guó dū nèi, zhé bù rù wěi lǘ.
皆行國都內,轍不入委閭。
shì rén rì rǎo rǎo, lái mù qīng liáng jū.
世人日擾擾,來慕清涼居。
“來慕清涼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