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不事物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宜不事物牽”全詩
我慚姑蘇守,復賞杼山然。
三歲與之別,其學已增前。
忽此有來贈,老拙謬耽研。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答惠勤上人》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答惠勤上人》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釋子本樂靜,
宜不事物牽。
我慚姑蘇守,
復賞杼山然。
三歲與之別,
其學已增前。
忽此有來贈,
老拙謬耽研。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寧靜和學問的追求,以及對友人的感激之情。作者自稱守在姑蘇(蘇州)的官職上,但他更愿意追求內心的寧靜,不被外界的事物所牽擾。作者自謙自己的學問淺薄,但他感激朋友的贈詩,使他的學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首句“釋子本樂靜”,表明作者本性喜歡寧靜,不喜歡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擾。接著,作者自謙自己在學問上的不足,稱自己是姑蘇的守臣,但他更愿意追求內心的寧靜。然后,作者表達了對友人的感激之情,稱贊朋友的贈詩使他的學問得到了提升。最后兩句“老拙謬耽研”,表明作者自謙自己的年老和學問的淺薄,但他仍然堅持不懈地研究學問。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于寧靜和學問的追求,以及對友人的感激之情。通過對比自己的學問和友人的贈詩,作者表達了對于學問的不斷追求和進步的態度。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寧靜和學問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
“宜不事物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dá huì qín shàng rén
依韻答惠勤上人
shì zǐ běn lè jìng, yí bù shì wù qiān.
釋子本樂靜,宜不事物牽。
wǒ cán gū sū shǒu, fù shǎng zhù shān rán.
我慚姑蘇守,復賞杼山然。
sān suì yǔ zhī bié, qí xué yǐ zēng qián.
三歲與之別,其學已增前。
hū cǐ yǒu lái zèng, lǎo zhuō miù dān yán.
忽此有來贈,老拙謬耽研。
“宜不事物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