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翹蠆發卷隨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翹翹蠆發卷隨風”全詩
漠漠蛟綃吹入紙,翹翹蠆發卷隨風。
新番自與鴻都異,舊法唯應堊帚同。
丞相報詩何處問,清泠池上雁能通。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睢陽杜相公答蔡君謨新體飛草書》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睢陽杜相公答蔡君謨新體飛草書》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丹砂篆印發題封,
云母屏開照耀中。
漠漠蛟綃吹入紙,
翹翹蠆發卷隨風。
新番自與鴻都異,
舊法唯應堊帚同。
丞相報詩何處問,
清泠池上雁能通。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以新體飛草書的形式回答蔡君謨的詩。詩中描繪了一幅景象:紅色的朱砂篆刻印章上題寫著詩的標題,云母屏風展開,照亮了中間的場景。蛟龍般的紙張輕輕飄動,卷曲的字跡隨風飛舞。新的風格與古代的傳統有所不同,就像新番與鴻都(指京城)的差異一樣,但舊有的規則仍然適用,就像堊帚(指古代的掃帚)一樣。詩人在問丞相在哪里能聽到他的詩,他的思緒如同清泠的池塘上的雁一樣能夠傳達。
賞析:
這首詩詞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景象,通過對紅色篆刻印章、云母屏風和飄動的紙張的描寫,展示了詩人的藝術創作過程。詩人以新體飛草書的形式回答蔡君謨的詩,表達了對傳統與創新的思考。他認為新的風格與古代的傳統有所不同,但仍然需要遵循舊有的規則。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丞相的期待,希望自己的詩能夠傳達到丞相那里,就像清泠的池塘上的雁一樣能夠傳達信息。
這首詩詞通過對藝術創作過程和傳統與創新的思考的描繪,展示了梅堯臣的才華和對詩歌的熱愛。同時,詩中的景象描寫和意象運用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翹翹蠆發卷隨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suī yáng dù xiàng gōng dá cài jūn mó xīn tǐ fēi cǎo shū
依韻和睢陽杜相公答蔡君謨新體飛草書
dān shā zhuàn yìn fā tí fēng, yún mǔ píng kāi zhào yào zhōng.
丹砂篆印發題封,云母屏開照耀中。
mò mò jiāo xiāo chuī rù zhǐ, qiào qiào chài fā juàn suí fēng.
漠漠蛟綃吹入紙,翹翹蠆發卷隨風。
xīn fān zì yǔ hóng dōu yì, jiù fǎ wéi yīng è zhǒu tóng.
新番自與鴻都異,舊法唯應堊帚同。
chéng xiàng bào shī hé chǔ wèn, qīng líng chí shàng yàn néng tōng.
丞相報詩何處問,清泠池上雁能通。
“翹翹蠆發卷隨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