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覺壺中歲月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覺壺中歲月長”全詩
高樹黃鸝無去意,深廊朱幕動微涼。
不嗟門外塵沙苦,只覺壺中歲月長。
庭下陰苔未教掃,榴花紅落點青蒼。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永叔景靈致齋見懷》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永叔景靈致齋見懷》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翰林文字本雄強,
況復齋祠向靜坊。
高樹黃鸝無去意,
深廊朱幕動微涼。
不嗟門外塵沙苦,
只覺壺中歲月長。
庭下陰苔未教掃,
榴花紅落點青蒼。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寧靜祥和的景象。詩人以翰林文字的雄強氣勢為引子,表達了自己對齋祠所在的靜謐坊區的贊美。高樹上的黃鸝不愿離去,深廊中的紅色帷幕微微搖動,給人帶來了一絲涼意。詩人并不為門外塵沙的煩擾而感到苦惱,只覺得壺中的歲月流轉漫長。庭院下的陰苔還未清掃,榴花的紅色點綴在青蒼之間。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向往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通過描寫齋祠所在的靜謐坊區,詩人表達了對寧靜環境的喜愛和對繁忙世俗的超脫。高樹上的黃鸝無去意,象征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深廊中的紅色帷幕動微涼,給人一種清涼宜人的感覺。詩人不為門外的塵沙所困擾,只覺得壺中的歲月流轉漫長,表達了對時光的深刻感慨。庭院下的陰苔未被清掃,榴花的紅色點綴在青蒼之間,給人一種靜謐而美麗的畫面。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寧靜生活和歲月流轉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賞析的空間。
“只覺壺中歲月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yǒng shū jǐng líng zhì zhāi jiàn huái
依韻和永叔景靈致齋見懷
hàn lín wén zì běn xióng qiáng, kuàng fù zhāi cí xiàng jìng fāng.
翰林文字本雄強,況復齋祠向靜坊。
gāo shù huáng lí wú qù yì, shēn láng zhū mù dòng wēi liáng.
高樹黃鸝無去意,深廊朱幕動微涼。
bù jiē mén wài chén shā kǔ, zhǐ jué hú zhōng suì yuè zhǎng.
不嗟門外塵沙苦,只覺壺中歲月長。
tíng xià yīn tái wèi jiào sǎo, liú huā hóng luò diǎn qīng cāng.
庭下陰苔未教掃,榴花紅落點青蒼。
“只覺壺中歲月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