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見窟蛟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寧見窟蛟龍”全詩
岸深開地勢,底碧寫天容。
道枉隨灣去,村遙近日逢。
迷魚是潭曲,寧見窟蛟龍。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潁水》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潁水》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潁水的景色和意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潁水苦流瀑,淺平秋與冬。
岸深開地勢,底碧寫天容。
道枉隨灣去,村遙近日逢。
迷魚是潭曲,寧見窟蛟龍。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潁水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的開頭,作者用“潁水苦流瀑,淺平秋與冬”來描繪潁水的流動和季節的變化。潁水流淌不息,如同一道道瀑布,流淌在淺平的秋冬之中。這里通過對水流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流動的美感。
接著,詩中描述了岸邊的地勢和水底的景色。“岸深開地勢,底碧寫天容”,表達了岸邊地勢陡峭,水底清澈見底,仿佛寫下了天空的容顏。這里通過對地勢和水底景色的描繪,展現了潁水的壯麗和清澈。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描繪了潁水蜿蜒曲折的道路和遠處的村莊。“道枉隨灣去,村遙近日逢”,表達了潁水蜿蜒曲折,道路彎曲,村莊遙遠,需要等待日出才能相見。這里通過對道路和村莊的描繪,展現了潁水的曲折和村莊的遙遠,給人以寧靜和等待的感覺。
最后兩句“迷魚是潭曲,寧見窟蛟龍”,表達了潁水潭中的魚兒迷失在曲折的水道中,很難看到潭底的巨龍。這里通過對魚兒和巨龍的描繪,展現了潁水中的神秘和未知,給人以遐想和想象的空間。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潁水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的美感和變化,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通過對水流、地勢、村莊和生物的描繪,詩詞給人以寧靜、壯麗和神秘的感覺,引發讀者對自然的思考和想象。
“寧見窟蛟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ng shuǐ
潁水
yǐng shuǐ kǔ liú pù, qiǎn píng qiū yǔ dōng.
潁水苦流瀑,淺平秋與冬。
àn shēn kāi dì shì, dǐ bì xiě tiān róng.
岸深開地勢,底碧寫天容。
dào wǎng suí wān qù, cūn yáo jìn rì féng.
道枉隨灣去,村遙近日逢。
mí yú shì tán qū, níng jiàn kū jiāo lóng.
迷魚是潭曲,寧見窟蛟龍。
“寧見窟蛟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