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恭古賢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致恭古賢人”全詩
二墳在其傍,枯棘誰往吊。
予嘗發夢寐,事已驗曩少。
時逾二十春,偶過非素料。
江韓寔并駕,寂默苦同調。
下馬共羅拜,驚愚真可笑。
致恭古賢人,且異媚近要。
在昔魏公子,夷門尊隱燿。
終知養松筠,曾不類蒿藋。
我輩頗識公,虛名何所鈞。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鄰幾韓持國過師商廟》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鄰幾韓持國過師商廟》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江鄰、幾韓持國一同前往師商廟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大梁城西隅,競傳師商廟。
二墳在其傍,枯棘誰往吊。
予嘗發夢寐,事已驗曩少。
時逾二十春,偶過非素料。
江韓寔并駕,寂默苦同調。
下馬共羅拜,驚愚真可笑。
致恭古賢人,且異媚近要。
在昔魏公子,夷門尊隱燿。
終知養松筠,曾不類蒿藋。
我輩頗識公,虛名何所鈞。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師商廟的敬仰之情。師商廟位于大梁城的西隅,是一個備受傳頌的廟宇。詩中提到了廟旁的兩座墳墓,但卻長滿了荊棘,沒有人前來祭拜。作者曾經做過一個夢,夢中的事情在現實中得到了驗證,這使得他對這座廟的重要性更加堅信。
詩中還描述了作者與江鄰、幾韓持國一同前往師商廟的情景。江鄰和幾韓持國是作者的朋友,他們默默地同行,共同感受著這廟宇的莊嚴。當他們下馬一同拜祭時,作者感到自己的愚昧可笑。他們向古代賢人致以崇敬之情,同時也對當下的追求和媚俗表示異樣。
詩的最后提到了魏公子,他是古代的賢人,尊崇隱逸的生活。作者認為魏公子最終明白了養育松柏和竹子的重要性,而不是像一些普通的草木一樣。作者自認為與魏公子有所共識,但對于虛名的價值感到困惑。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師商廟的景象和作者的思考,表達了對古代賢人的敬仰和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同時,它也反映了作者對虛名和追求的思考和疑惑。
“致恭古賢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g yuè èr shí sì rì tóng jiāng lín jǐ hán chí guó guò shī shāng miào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鄰幾韓持國過師商廟
dà liáng chéng xī yú, jìng chuán shī shāng miào.
大梁城西隅,競傳師商廟。
èr fén zài qí bàng, kū jí shuí wǎng diào.
二墳在其傍,枯棘誰往吊。
yǔ cháng fā mèng mèi, shì yǐ yàn nǎng shǎo.
予嘗發夢寐,事已驗曩少。
shí yú èr shí chūn, ǒu guò fēi sù liào.
時逾二十春,偶過非素料。
jiāng hán shí bìng jià, jì mò kǔ tóng diào.
江韓寔并駕,寂默苦同調。
xià mǎ gòng luó bài, jīng yú zhēn kě xiào.
下馬共羅拜,驚愚真可笑。
zhì gōng gǔ xián rén, qiě yì mèi jìn yào.
致恭古賢人,且異媚近要。
zài xī wèi gōng zǐ, yí mén zūn yǐn yào.
在昔魏公子,夷門尊隱燿。
zhōng zhī yǎng sōng yún, céng bù lèi hāo diào.
終知養松筠,曾不類蒿藋。
wǒ bèi pō shí gōng, xū míng hé suǒ jūn.
我輩頗識公,虛名何所鈞。
“致恭古賢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