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條映巖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攀條映巖曲”全詩
波縈翠帶長,水濺低花馥。
終日采蘋人,攀條映巖曲。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垂澗藤》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垂澗藤》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垂澗邊的景象,以及人們在那里采摘蘋果的情景。
詩中描述了一棵寒松樹倒臥在澗邊,藤蔓柔弱地垂掛下來,呈現出翠綠的顏色。水波緩緩流動,像一條翠綠的帶子,長長地環繞著藤蔓。水花濺起,低低地飄散著花香。
詩人提到了整天都有人在這里采摘蘋果,攀爬藤蔓,映照在峭壁上的曲線。這里的景色美麗而寧靜,給人一種和諧與宜人的感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們的活動,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讀者在閱讀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以及人們與自然的親密聯系。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寒松偃澗濱,
A pine tree lies by the stream,
弱蔓垂纓綠。
Weak vines hang, green and serene.
波縈翠帶長,
Ripples embrace the verdant scene,
水濺低花馥。
Water splashes, flowers' fragrance keen.
終日采蘋人,
All day, people gather, it seems,
攀條映巖曲。
Climbing vines, reflecting on the rocks' gleam.
“攀條映巖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uí jiàn téng
垂澗藤
hán sōng yǎn jiàn bīn, ruò màn chuí yīng lǜ.
寒松偃澗濱,弱蔓垂纓綠。
bō yíng cuì dài zhǎng, shuǐ jiàn dī huā fù.
波縈翠帶長,水濺低花馥。
zhōng rì cǎi píng rén, pān tiáo yìng yán qū.
終日采蘋人,攀條映巖曲。
“攀條映巖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