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當飯葵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當飯葵藿”全詩
遠持享佳賓,豈用飾寶劍。
予貧食幾稀,君愛則已泛。
終當飯葵藿,此味不為欠。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答持國遺魦魚皮膾》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持國遺魦魚皮膾》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魚沙玉皮,翦膾金齏釅。
遠持享佳賓,豈用飾寶劍。
予貧食幾稀,君愛則已泛。
終當飯葵藿,此味不為欠。
中文譯文:
海中的魚,皮膚如沙玉一般光滑,將其割成薄片,烹制成美味的魚肉膾,鮮美可口。遠方的朋友前來品嘗,何需華麗的寶劍作為招待。我雖然貧窮,食物稀缺,但只要你喜歡,我所能奉獻的已經溢滿。最終,我將吃葵藿這樣簡樸的食物,這種味道并不覺得缺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和態度。詩中描述了海魚的皮膚如沙玉般光滑,將其制成美味的魚肉膾,表達了作者對美食的熱愛和對朋友的款待之情。作者表示,即使自己貧窮,食物稀缺,但只要朋友喜歡,他愿意盡自己所能去招待。最后,作者提到自己將來只能吃簡單的葵藿,但并不覺得這種味道有所欠缺,表達了作者對樸素生活的滿足和對物質享受的淡泊態度。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樸素生活的珍視。詩中的魚肉膾象征著作者所能奉獻的一切,而朋友的到來則是作者對友情的回報。作者以自己的生活態度告訴人們,真正的珍貴和滿足并不在于物質的豐富,而是在于心靈的交流和對簡單生活的滿足。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終當飯葵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chí guó yí shā yú pí kuài
答持國遺魦魚皮膾
hǎi yú shā yù pí, jiǎn kuài jīn jī yàn.
海魚沙玉皮,翦膾金齏釅。
yuǎn chí xiǎng jiā bīn, qǐ yòng shì bǎo jiàn.
遠持享佳賓,豈用飾寶劍。
yǔ pín shí jǐ xī, jūn ài zé yǐ fàn.
予貧食幾稀,君愛則已泛。
zhōng dāng fàn kuí huò, cǐ wèi bù wéi qiàn.
終當飯葵藿,此味不為欠。
“終當飯葵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