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辰不可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辰不可住”全詩
遠心馳北闕,春興寄東山。
草長風光里,鶯喧靜默間。
芳辰不可住,惆悵暮禽還。
分類:
作者簡介(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奉和對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對山僧)》皇甫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對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對山僧)
吏散重門掩,僧來閉閣閑。
遠心馳北闕,春興寄東山。
草長風光里,鶯喧靜默間。
芳辰不可住,惆悵暮禽還。
中文譯文:
官員們散去,重門緊閉;
僧人來了,閉閣靜寂。
我的心向著北方宮闕飛馳,
春天的興致寄托在東山上。
青草茂盛,在風光里展現;
黃鶯歡鬧,在寂靜的時空間中鳴唱。
美好的春天短暫,不能久留,
我感到惆悵,各種晚禽也暫時歸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皇甫冉所寫,他在這首詩中描繪了自己與山僧相對而坐的場景,表達了自己在塵世喧囂之中思考遠離塵囂的向往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
首先,詩人通過“吏散重門掩,僧來閉閣閑”這兩句詩描述了場景的變化。通過官員離去和僧人到來,詩人與塵世的聯系被切斷,進入了一種寂靜的環境。官員的離去代表著政治權力和世俗事務,閉閣閑靜的場景象征著遠離喧囂與俗世的境界。
接著,詩人用“遠心馳北闕,春興寄東山”這兩句表達了他的心靈追求和對大自然的向往。遠心馳北闕意味著詩人的思緒向著北方的宮闕飛馳,代表了對高遠理想和理念的追求。春興寄托在東山,充滿了對自然和春天的向往和贊美。
最后,詩人通過“草長風光里,鶯喧靜默間”和“芳辰不可住,惆悵暮禽還”兩句表達了美好景色的短暫和對于即將離去的春光的惆悵。草長風光里,鶯喧靜默間,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色,詩人以此展現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芳辰不可住,惆悵暮禽還,表達了春天美好卻短暫的特點,讓人感到惋惜和憂愁。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思想境界之間的反差,表達了詩人對塵世喧囂的厭倦和對大自然和寧靜環境的向往。同時,也借此歌頌了春天美好的景色和生命短暫的特點,以及對離別的痛苦和惋惜之情。
“芳辰不可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duì shān sēng yī zuò tóng dù xiàng gōng duì shān sēng
奉和對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對山僧)
lì sàn zhòng mén yǎn, sēng lái bì gé xián.
吏散重門掩,僧來閉閣閑。
yuǎn xīn chí běi quē, chūn xīng jì dōng shān.
遠心馳北闕,春興寄東山。
cǎo cháng fēng guāng lǐ, yīng xuān jìng mò jiān.
草長風光里,鶯喧靜默間。
fāng chén bù kě zhù, chóu chàng mù qín hái.
芳辰不可住,惆悵暮禽還。
“芳辰不可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