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照溪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煙火照溪光”全詩
逐麋逢野寺,息馬據胡床。
鷹想支公好,人思濡上狂。
歸來何薄暮,煙火照溪光。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臘日出獵因游梅山蘭若》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臘日出獵因游梅山蘭若》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與二三騎,爭馳孤戍旁。
逐麋逢野寺,息馬據胡床。
鷹想支公好,人思濡上狂。
歸來何薄暮,煙火照溪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臘月出獵時游覽梅山蘭若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作者與幾位同伴一起馳騁在孤寂的邊塞之地,追逐麋鹿并偶遇一座野寺,最后在胡床上歇息的場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狩獵的熱愛。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支公(指支遁,唐代道士)的景仰和對濡上狂(指濡須塢,唐代文人聚集地)的思念之情。最后,歸來時的黃昏時分,煙火映照著溪水的光景,給人以溫馨和寧靜的感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狩獵時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文人境地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邊塞的孤寂與自然景色的美麗相結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同時,通過對支公和濡上狂的提及,表達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敬仰和對文人境遇的思考。最后,詩人以煙火映照溪光的景象作為結束,給人以寧靜和溫暖的感受,使整首詩詞在短小精悍中展現出豐富的意境和情感。
“煙火照溪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 rì chū liè yīn yóu méi shān lán rě
臘日出獵因游梅山蘭若
wǒ yǔ èr sān qí, zhēng chí gū shù páng.
我與二三騎,爭馳孤戍旁。
zhú mí féng yě sì, xī mǎ jù hú chuáng.
逐麋逢野寺,息馬據胡床。
yīng xiǎng zhī gōng hǎo, rén sī rú shàng kuáng.
鷹想支公好,人思濡上狂。
guī lái hé bó mù, yān huǒ zhào xī guāng.
歸來何薄暮,煙火照溪光。
“煙火照溪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