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得禁止專鋤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得禁止專鋤鉤”全詩
蛇為鄰,虎為陬,丹茅苦竹深幽幽。
邑人祠鬼拜古樹,竹杯一仰來烹牛。
牛死嚙戄常不幸,誰得禁止專鋤鉤。
借曰未信君且往,民將語怪君聽不。
仰山頭,有行舟。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張太博通判袁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太博通判袁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非身尤謫南州,
南方尚鬼其俗媮。
蛇為鄰,虎為陬,
丹茅苦竹深幽幽。
邑人祠鬼拜古樹,
竹杯一仰來烹牛。
牛死嚙戄常不幸,
誰得禁止專鋤鉤。
借曰未信君且往,
民將語怪君聽不。
仰山頭,有行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張太博通判袁州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袁州地方風俗的思考和對張太博的祝福。詩中提到南方的風俗習慣,人們崇拜鬼神,蛇和虎是鄰居,丹茅和苦竹生長在幽深的地方。詩人還描繪了邑人們在古樹下祭祀鬼神,并用竹杯烹煮牛肉。然而,牛常常被狼嚙咬,卻無人能禁止這種情況。詩人借口說自己不相信這些事情,但還是送別張太博前往袁州。最后,詩人提到山頭上有一艘行舟,可能是指張太博的旅途。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袁州的風俗和人們的信仰,展現了南方地區的獨特風貌。詩人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張太博的送別和祝福。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想象力,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繪,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詩人對牛被狼嚙咬的描寫,暗示了人們對于不幸的無奈和無法改變的現實。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誰得禁止專鋤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tài bó tōng pàn yuán zhōu
送張太博通判袁州
jūn fēi shēn yóu zhé nán zhōu, nán fāng shàng guǐ qí sú tōu.
君非身尤謫南州,南方尚鬼其俗媮。
shé wèi lín, hǔ wèi zōu, dān máo kǔ zhú shēn yōu yōu.
蛇為鄰,虎為陬,丹茅苦竹深幽幽。
yì rén cí guǐ bài gǔ shù, zhú bēi yī yǎng lái pēng niú.
邑人祠鬼拜古樹,竹杯一仰來烹牛。
niú sǐ niè jué cháng bù xìng, shuí dé jìn zhǐ zhuān chú gōu.
牛死嚙戄常不幸,誰得禁止專鋤鉤。
jiè yuē wèi xìn jūn qiě wǎng, mín jiāng yǔ guài jūn tīng bù.
借曰未信君且往,民將語怪君聽不。
yǎng shān tóu, yǒu xíng zhōu.
仰山頭,有行舟。
“誰得禁止專鋤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