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幾千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去幾千秋”全詩
深非桃花源,自有漁者舟。
閑意見水鳥,日共泛觥籌。
何當騎鯨魚,一去幾千秋。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唐彥猷華亭十詠·華亭谷》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唐彥猷華亭十詠·華亭谷》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斷岸三百里,縈帶松上流。
深非桃花源,自有漁者舟。
閑意見水鳥,日共泛觥籌。
何當騎鯨魚,一去幾千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華亭谷的景色和意境。詩人描述了華亭谷的斷岸長達三百里,蜿蜒曲折的溪流環繞著松樹。詩人認為這里并非桃花源般的仙境,而是有漁民劃船捕魚的地方。他靜靜地觀察著水中的鳥兒,與朋友一起共享美酒。詩人思索著,何時能夠騎著鯨魚,一去不復返,度過幾千個秋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華亭谷的描繪,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色。詩人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華亭谷的山水景色和人文氛圍生動地展現出來。他通過對斷岸、松樹、溪流等元素的描繪,使讀者仿佛置身于華亭谷的美景之中。
詩人在描繪自然景色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閑適生活的向往。他將漁民劃船捕魚的場景與自己的心境相結合,表達了對寧靜、自由的追求。他與朋友一起共享美酒,享受著閑適的時光,展現了一種恬淡寧靜的生活態度。
最后兩句“何當騎鯨魚,一去幾千秋”,表達了詩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永恒存在的渴望。騎鯨魚象征著超越凡俗的境界,一去不復返則意味著超越時間的束縛。這種向往和渴望使詩人的思緒超越了現實,展現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展現了一種寧靜、恬淡的美感,同時也表達了對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永恒存在的渴望。
“一去幾千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táng yàn yóu huá tíng shí yǒng huá tíng gǔ
依韻和唐彥猷華亭十詠·華亭谷
duàn àn sān bǎi lǐ, yíng dài sōng shàng liú.
斷岸三百里,縈帶松上流。
shēn fēi táo huā yuán, zì yǒu yú zhě zhōu.
深非桃花源,自有漁者舟。
xián yì jiàn shuǐ niǎo, rì gòng fàn gōng chóu.
閑意見水鳥,日共泛觥籌。
hé dāng qí jīng yú, yī qù jǐ qiān qiū.
何當騎鯨魚,一去幾千秋。
“一去幾千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