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樹能藏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密樹能藏馬”全詩
艷光落日改,明月與人留。
細浪差差蹙,深灣曲曲幽。
跳鱗無限樂,春蔓不勝柔。
晚下蛙為吹,閑來葉作舟。
亂禽喧後塢,急雨過西疇。
負笱漁郎去,將雛燕子秋。
跨橋尋鳥入,疏竇山城流。
密樹能藏馬,晴沙自立鷗。
緣何探景備,平昔從公游。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王中丞憶許州西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王中丞憶許州西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許州西湖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這片湖泊的懷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拍岸千尋水,陪京第一州。
艷光落日改,明月與人留。
細浪差差蹙,深灣曲曲幽。
跳鱗無限樂,春蔓不勝柔。
晚下蛙為吹,閑來葉作舟。
亂禽喧后塢,急雨過西疇。
負笱漁郎去,將雛燕子秋。
跨橋尋鳥入,疏竇山城流。
密樹能藏馬,晴沙自立鷗。
緣何探景備,平昔從公游。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湖泊的景色和自然現象,展現了許州西湖的美麗和寧靜。詩中提到的"拍岸千尋水"和"細浪差差蹙"描繪了湖水波光粼粼的景象,"深灣曲曲幽"則表達了湖泊的曲折和幽深之處。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湖中的魚兒跳躍和春蔓的柔軟,表達了湖泊的生機和美麗。
詩中還描繪了湖畔的自然環境,如晚上蛙聲的吹奏、葉子成舟的閑適和亂禽的喧鬧。這些描寫增添了詩詞的生動感和自然氛圍。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一些人物和事件,如漁郎離去、燕子成群、尋鳥入山城等。這些描寫使詩詞更具故事性和情感。
整首詩詞以問句"緣何探景備,平昔從公游"作為結尾,表達了詩人對這片湖泊的思念和對過去與朋友共游的回憶。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許州西湖的美麗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體驗。
“密樹能藏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wáng zhōng chéng yì xǔ zhōu xī hú
依韻和王中丞憶許州西湖
pāi àn qiān xún shuǐ, péi jīng dì yī zhōu.
拍岸千尋水,陪京第一州。
yàn guāng luò rì gǎi, míng yuè yú rén liú.
艷光落日改,明月與人留。
xì làng chà chà cù, shēn wān qū qū yōu.
細浪差差蹙,深灣曲曲幽。
tiào lín wú xiàn lè, chūn màn bù shèng róu.
跳鱗無限樂,春蔓不勝柔。
wǎn xià wā wèi chuī, xián lái yè zuò zhōu.
晚下蛙為吹,閑來葉作舟。
luàn qín xuān hòu wù, jí yǔ guò xī chóu.
亂禽喧後塢,急雨過西疇。
fù gǒu yú láng qù, jiāng chú yàn zi qiū.
負笱漁郎去,將雛燕子秋。
kuà qiáo xún niǎo rù, shū dòu shān chéng liú.
跨橋尋鳥入,疏竇山城流。
mì shù néng cáng mǎ, qíng shā zì lì ōu.
密樹能藏馬,晴沙自立鷗。
yuán hé tàn jǐng bèi, píng xī cóng gōng yóu.
緣何探景備,平昔從公游。
“密樹能藏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