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餕蜻蜓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拾餕蜻蜓翼”全詩
雄雌濕已倦,梁棟冷并息。
緣礎蚍蜉群,拾餕蜻蜓翼。
谷粟滿京囷,任從黃雀得。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雨燕》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燕》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雨燕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界中小生物的贊美和對世事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雨燕去還來,銜蟲為雛食。
雄雌濕已倦,梁棟冷并息。
緣礎蚍蜉群,拾餕蜻蜓翼。
谷粟滿京囷,任從黃雀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雨燕為主題,雨燕是一種善于飛行的小鳥,它們在雨季來臨時飛往南方,然后在春天返回北方。詩中描繪了雨燕在飛行中捕食昆蟲,雄雌燕子因為濕氣而感到疲倦,停歇在梁柱上休息。梁棟冷并息的描述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
詩中還提到了蚍蜉和蜻蜓,它們是雨燕的食物之一。蚍蜉是一種小型昆蟲,蜻蜓則是一種飛行敏捷的昆蟲。詩人通過描繪這些細小的生物,展示了自然界中微妙而復雜的生態系統。
最后兩句描述了京城倉庫中谷物堆積如山,黃雀可以自由地享用這些谷物。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黃雀得到了谷物的自由,暗示了社會中底層人民也有機會獲得一些福利。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雨燕的生活和自然界的細微之處,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生命和世事的敏感洞察力。
“拾餕蜻蜓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yàn
雨燕
yǔ yàn qù hái lái, xián chóng wèi chú shí.
雨燕去還來,銜蟲為雛食。
xióng cí shī yǐ juàn, liáng dòng lěng bìng xī.
雄雌濕已倦,梁棟冷并息。
yuán chǔ pí fú qún, shí jùn qīng tíng yì.
緣礎蚍蜉群,拾餕蜻蜓翼。
gǔ sù mǎn jīng qūn, rèn cóng huáng què dé.
谷粟滿京囷,任從黃雀得。
“拾餕蜻蜓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