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壁石蘿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巖壁石蘿紅”全詩
舟渡神兵後,城荒王氣空。
山根魚浪白,巖壁石蘿紅。
弄月人何在,孤墳細草中。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采石懷古》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石懷古》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峰來合沓,勢壓大江雄。
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氣空。
山根魚浪白,巖壁石蘿紅。
弄月人何在,孤墳細草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懷古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思念和對現實的感慨。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青峰來合沓,勢壓大江雄”描繪了高聳入云的青山,給人一種壯麗的感覺。這里的“青峰”象征著歷史的積淀和輝煌的過去。接著,詩人描述了一座城市的廢墟,“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氣空”,表達了歷史的更迭和城市的衰敗。這里的“神兵”指的是戰爭,而“城荒王氣空”則暗示了曾經的繁榮已經消逝。
接下來的兩句“山根魚浪白,巖壁石蘿紅”描繪了山腳下的水波和巖壁上的紅色藤蘿,給人一種自然景觀的美感。這里的對比也暗示了歷史的更迭和自然的恢弘。
最后兩句“弄月人何在,孤墳細草中”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思念和對現實的感慨。詩人感嘆時光荏苒,曾經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而現在只剩下孤墳和細草,寓意著人事已非,一切都已經改變。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展現了歷史的更迭和人事的無常。
“巖壁石蘿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shí huái gǔ
采石懷古
qīng fēng lái hé dá, shì yā dà jiāng xióng.
青峰來合沓,勢壓大江雄。
zhōu dù shén bīng hòu, chéng huāng wáng qì kōng.
舟渡神兵後,城荒王氣空。
shān gēn yú làng bái, yán bì shí luó hóng.
山根魚浪白,巖壁石蘿紅。
nòng yuè rén hé zài, gū fén xì cǎo zhōng.
弄月人何在,孤墳細草中。
“巖壁石蘿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