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隔東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團團隔東屋”全詩
未能照我庭,團團隔東屋。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遲月》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遲月》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月亮升起較晚的景象,以及月光透過高大的樹木灑在庭院中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遲到的月亮已經升起,清澈的光芒照耀在高大的樹木上。然而它未能照亮我的庭院,只能團團圍繞在東屋的外面。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月亮的遲到和被樹木遮擋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奈之情。月亮作為夜晚的明亮之物,象征著希望和溫暖,然而它的遲到和被遮擋,暗示了詩人在生活中遭遇的困難和阻礙。
詩詞中的庭院和東屋則象征著詩人的內心世界。庭院是詩人的歸宿,期待月亮的照耀,而東屋則是詩人與外界隔絕的地方。詩人希望月亮能夠照亮自己的庭院,但現實卻是月光被高大的樹木所阻擋,無法達到詩人的期望。
這首詩詞通過對月亮和庭院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之情,同時也反映了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現實的無奈,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團團隔東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í yuè
遲月
chí yuè yuè yǐ shàng, qīng guāng zài gāo mù.
遲月月已上,清光在高木。
wèi néng zhào wǒ tíng, tuán tuán gé dōng wū.
未能照我庭,團團隔東屋。
“團團隔東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