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腳野蚊撩亂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腳野蚊撩亂飛”全詩
舟人不悟月已上,花腳野蚊撩亂飛。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江畔》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畔》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江畔的景色和其中蘊含的情感。
詩中描述了江畔的菱蒲,碧綠的菱蒲沒有主人,象征著江畔的荒涼和寂寞。接著,詩人提到了吳牛,它在夜晚漫步江干,似乎是在尋找歸處。這里的吳牛可以被視為一種象征,代表著迷失和無所歸屬的心情。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舟人,他們沒有意識到月亮已經升起,暗示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漠視。最后,詩人描述了花腳野蚊,它們在飛舞中擾亂了安寧的氛圍。這里的花腳野蚊可以被視為一種隱喻,代表著生活中的瑣碎和不安。
整首詩以江畔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迷茫和無奈的感受。詩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織在一起,展現了江畔的凄涼和詩人內心的孤獨。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畔菱蒲碧無主,
吳牛夜左馬右展江干歸。
舟人不悟月已上,
花腳野蚊撩亂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江畔的景色和其中蘊含的情感。它以江畔的菱蒲和吳牛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迷茫和無所歸屬的感受。舟人的漠視和花腳野蚊的擾亂,進一步強調了詩中的孤獨和不安。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凄涼而深沉的感覺,引發讀者對于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花腳野蚊撩亂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pàn
江畔
jiāng pàn líng pú bì wú zhǔ, wú niú yè zuǒ mǎ yòu zhǎn jiāng gān guī.
江畔菱蒲碧無主,吳牛夜{左馬右展}江干歸。
zhōu rén bù wù yuè yǐ shàng, huā jiǎo yě wén liáo luàn fēi.
舟人不悟月已上,花腳野蚊撩亂飛。
“花腳野蚊撩亂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