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言必有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贈言必有規”全詩
強言茍無補,何異秋蟲喧。
君行蜀道難,不厭治輕軒。
母歿未歸土,女長未出門。
誰能力為此,勞苦游墻藩。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吳季野》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吳季野》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別吳季野,
言辭必須有規矩,
沒有規矩就沒有言辭。
強行言辭若無補益,
與秋蟲喧囂又有何異。
君行走蜀道艱難,
卻不厭倦輕軒的治理。
母親去世未能回歸故土,
女兒長大卻未曾出門。
誰能為此付出努力,
辛勤地游走于墻藩之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吳季野的送別之情,同時也探討了言辭的規范和有效性。詩人認為,言辭必須有規矩和準則,否則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強行言辭而沒有實際效果,就像秋天的蟲鳴一樣喧囂而無用。詩中還描繪了君行走蜀道的艱辛,但君子卻不會厭倦輕軒的治理。此外,詩人還提到了母親去世未能回家和女兒長大未曾出門的情況,表達了對家庭困境的關切。最后,詩人呼吁有人能夠為這些問題付出努力,辛勤地游走于墻藩之間。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吳季野的送別,詩人展示了對規范言辭和有效溝通的重視。詩中的比喻和對比,如秋蟲喧囂和輕軒治理,增加了詩詞的形象感和藝術性。此外,詩人還通過提及家庭困境,呼吁社會關注和解決這些問題。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既表達了個人情感,又反映了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
“贈言必有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ú jì yě
送吳季野
zèng yán bì yǒu guī, wú guī gù wú yán.
贈言必有規,無規固無言。
qiáng yán gǒu wú bǔ, hé yì qiū chóng xuān.
強言茍無補,何異秋蟲喧。
jūn xíng shǔ dào nán, bù yàn zhì qīng xuān.
君行蜀道難,不厭治輕軒。
mǔ mò wèi guī tǔ, nǚ zhǎng wèi chū mén.
母歿未歸土,女長未出門。
shuí néng lì wèi cǐ, láo kǔ yóu qiáng fān.
誰能力為此,勞苦游墻藩。
“贈言必有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