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若群公憐禰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若群公憐禰衡”全詩
心曾不計茶有無,隼在高風自騰翥。
昨日我送吳侯歸,未忍重臨離別處。
不若群公憐禰衡,相逐縱橫唯柳絮。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徐終秘校罷涇尉而歸》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徐終秘校罷涇尉而歸》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去年茶熟君得補,
今來茶熟君已去。
心曾不計茶有無,
隼在高風自騰翥。
昨日我送吳侯歸,
未忍重臨離別處。
不若群公憐禰衡,
相逐縱橫唯柳絮。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徐終秘校罷涇尉歸鄉的情景。詩人首先提到去年茶熟時,徐終得到了補償,而如今茶已經熟了,徐終卻已經離去。詩人表達了對徐終的思念之情。接著,詩人提到自己曾經不在意茶的有無,而隼鳥在高風中自由翱翔,暗示了詩人內心的自由和豁達。
詩人回憶起昨天自己送別吳侯歸鄉的情景,但他不忍再次去離別的地方。詩人認為自己不如群公那樣憐惜禰衡,只能隨風飄蕩,像柳絮一樣。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徐終的思念和對自由的向往。通過茶和隼鳥的比喻,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豁達和超脫。詩人在送別吳侯時的猶豫和不忍,展現了他對友情和離別的感慨。最后,詩人以柳絮的形象來形容自己的境遇,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和隨遇而安的態度。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友情、自由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悟。
“不若群公憐禰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ú zhōng mì xiào bà jīng wèi ér guī
送徐終秘校罷涇尉而歸
qù nián chá shú jūn dé bǔ, jīn lái chá shú jūn yǐ qù.
去年茶熟君得補,今來茶熟君已去。
xīn céng bù jì chá yǒu wú, sǔn zài gāo fēng zì téng zhù.
心曾不計茶有無,隼在高風自騰翥。
zuó rì wǒ sòng wú hóu guī, wèi rěn zhòng lín lí bié chù.
昨日我送吳侯歸,未忍重臨離別處。
bù ruò qún gōng lián mí héng, xiāng zhú zòng héng wéi liǔ xù.
不若群公憐禰衡,相逐縱橫唯柳絮。
“不若群公憐禰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