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荒可過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鋤荒可過車”全詩
直穿深筱去,不比繞村賒。
伐樹侵籬腳,裨塍掘澗沙。
欲為蘭若處,松柏屬吾家。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新開墳路》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開墳路》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古老的小徑斜斜地通向城市,
鋤荒的車輛可以通過。
筆直地穿過茂密的竹林,
不像繞過村莊借貸。
砍伐樹木侵犯了籬笆的腳,
挖掘河澗的沙土填塞了田地。
我想去那蘭若的地方,
松樹和柏樹屬于我的家。
詩意:
《新開墳路》描繪了一條古老的小徑,它斜斜地通向城市。這條小徑是為了鋤荒的車輛而開辟的,使得人們可以更方便地前往城市。與繞過村莊借貸的路線相比,這條小徑筆直地穿過茂密的竹林,節省了時間和精力。然而,為了修建這條小徑,樹木被砍伐,籬笆被破壞,田地被填塞。盡管如此,詩人仍然渴望去一個充滿蘭若花的地方,因為松樹和柏樹屬于他的家。
賞析:
《新開墳路》通過描繪一條小徑的開辟過程,展現了人們對于便利和進步的追求。詩中的小徑象征著一種新的道路,它代表著人們開拓未知領域的勇氣和決心。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和對破壞的憂慮。盡管小徑的開辟給環境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但詩人仍然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充滿花草樹木的地方,讓自己感到寧靜和歸屬。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與人類活動的對比,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的矛盾心理。
“鋤荒可過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kāi fén lù
新開墳路
gǔ jìng yuē chéng xié, chú huāng kě guò chē.
古徑約城斜,鋤荒可過車。
zhí chuān shēn xiǎo qù, bù bǐ rào cūn shē.
直穿深筱去,不比繞村賒。
fá shù qīn lí jiǎo, bì chéng jué jiàn shā.
伐樹侵籬腳,裨塍掘澗沙。
yù wèi lán rě chù, sōng bǎi shǔ wú jiā.
欲為蘭若處,松柏屬吾家。
“鋤荒可過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