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歲或來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旱歲或來祠”全詩
泉氣時生漚,上涌光的皪。
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覿。
旱歲或來祠,彈弦屬靈覡。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道次靈井》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次靈井》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一口神奇的井泉,展示了自然界的神秘和美妙。
詩中描述了井水靜止不動,但在井旁的地面上卻有龍鱗般的波紋激蕩。泉水時而冒出氣泡,上涌的水花閃爍著光芒。井底深處覆蓋著翠綠的苔蘚,石頭清晰可見。
這首詩通過描繪井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贊美和敬畏之情。井泉的靜謐與波動、水花的閃爍以及苔蘚的翠綠,都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多樣性。
詩中還提到,在干旱的年份,人們會來祭拜這口井泉,彈奏樂器以示敬意。這表明井泉被視為一種靈性存在,與人們的信仰和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象,通過對井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神秘力量的追求。同時,詩中還融入了人們的信仰和文化元素,使詩意更加豐富。
“旱歲或來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o cì líng jǐng
道次靈井
jǐng miàn shuǐ bù dòng, bàng fēn lóng lín jī.
井面水不動,傍分龍鱗激。
quán qì shí shēng ōu, shàng yǒng guāng de lì.
泉氣時生漚,上涌光的皪。
shēn tái cuì kān rǎn, shí dǐ qīng kě dí.
深苔翠堪染,石底清可覿。
hàn suì huò lái cí, dàn xián shǔ líng xí.
旱歲或來祠,彈弦屬靈覡。
“旱歲或來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