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濤觀海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川濤觀海若”全詩
尚有南朝樹,能留北固云。
川濤觀海若,霜磬入江濆。
衛國丹青在,孤堂綠桂薰。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甘露寺》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甘露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叫做甘露寺的地方,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其獨特的詩意。
詩中描述了甘露寺曾經不是遠離城郭的地方,它與喧囂的塵世相隔。然而,盡管如此,南朝的樹木依然在這里生長,北方的云彩也在這里停留。這種景象使人聯想到南北朝時期的歷史,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回憶。
詩中還描繪了川流不息的江水觀賞海景,以及寒冷的霜磬融入江水之中的景象。這些景物的描繪給人以寧靜和美感,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界的變化。
最后,詩中提到了衛國丹青和孤堂綠桂薰。衛國丹青指的是為國家而作的藝術作品,孤堂綠桂薰則是指在孤寂的房間里散發出的桂花香氣。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和孤獨的思考,以及對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之美的贊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甘露寺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自然和藝術的思考,以及對寧靜與美感的追求。這種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構建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遠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中文譯文:
曾非遠城郭,寂爾隔囂氛。
尚有南朝樹,能留北固云。
川濤觀海若,霜磬入江濆。
衛國丹青在,孤堂綠桂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甘露寺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自然和藝術的思考,以及對寧靜與美感的追求。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富有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種寧靜和美的氛圍。同時,詩中融入了對歷史的回憶和對自然界變化的思考,使得詩詞更加豐富和有深度。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價值在于它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以及對歷史、自然和藝術的思考。
“川濤觀海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ān lù sì
甘露寺
céng fēi yuǎn chéng guō, jì ěr gé xiāo fēn.
曾非遠城郭,寂爾隔囂氛。
shàng yǒu nán cháo shù, néng liú běi gù yún.
尚有南朝樹,能留北固云。
chuān tāo guān hǎi ruò, shuāng qìng rù jiāng fén.
川濤觀海若,霜磬入江濆。
wèi guó dān qīng zài, gū táng lǜ guì xūn.
衛國丹青在,孤堂綠桂薰。
“川濤觀海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