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獲誨言皆舊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獲誨言皆舊學”全詩
聊奉投壺祭征虜,休言系劍馬相如。
畫樓晚去聞寒角,縹帙看來落蠹魚。
日獲誨言皆舊學,不慚貧賤帶經鋤。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郡閣閱書投壺和呈相國晏公》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郡閣閱書投壺和呈相國晏公》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郡閣閱讀書籍時的心情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較量人世無窮樂,
羅列平生未見書。
聊奉投壺祭征虜,
休言系劍馬相如。
畫樓晚去聞寒角,
縹帙看來落蠹魚。
日獲誨言皆舊學,
不慚貧賤帶經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樂趣的思考和對書籍的珍視。作者通過較量人世的無窮樂趣,意味著人生中的各種體驗和歡樂是無窮無盡的。然而,作者卻發現自己平生所見的書籍很少,這種對知識的渴望和不滿意呈現在詩中。
接下來,作者提到了投壺祭征虜,這是一種古代的游戲,可能是作者在休閑娛樂中尋找一種放松和解脫的方式。然后,作者提到了劍馬相如,這是指古代的名將相如,可能是作者在表達自己不愿意被束縛和限制的意愿。
詩中還提到了畫樓晚去聞寒角,這是指作者在晚上去畫樓聽寒角的聲音,寒角是一種古代的樂器,可能是作者在追求一種寧靜和思考的環境。縹帙看來落蠹魚,這句話意味著作者看到的書籍已經被時間的流逝所侵蝕,書籍的價值和意義逐漸減少。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日獲誨言皆舊學,不慚貧賤帶經鋤。這表明作者雖然貧窮,但仍然努力學習,不以自己的貧困為借口,堅持追求知識。這種對知識的執著和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是這首詩詞的重要主題之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樂趣、書籍和知識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我成長和追求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自身處境的思考。
“日獲誨言皆舊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n gé yuè shū tóu hú hé chéng xiàng guó yàn gōng
郡閣閱書投壺和呈相國晏公
jiào liàng rén shì wú qióng lè, luó liè píng shēng wèi jiàn shū.
較量人世無窮樂,羅列平生未見書。
liáo fèng tóu hú jì zhēng lǔ, xiū yán xì jiàn mǎ xiàng rú.
聊奉投壺祭征虜,休言系劍馬相如。
huà lóu wǎn qù wén hán jiǎo, piāo zhì kàn lái luò dù yú.
畫樓晚去聞寒角,縹帙看來落蠹魚。
rì huò huì yán jiē jiù xué, bù cán pín jiàn dài jīng chú.
日獲誨言皆舊學,不慚貧賤帶經鋤。
“日獲誨言皆舊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