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里認鐘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幾里認鐘音”全詩
繁聲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托孤艇,倦飛還舊林。
闔閭城下寺,幾里認鐘音。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茂芝上人歸姑蘇》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茂芝上人歸姑蘇》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茂芝上人(指佛教僧人)回到姑蘇(即蘇州)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身衣竺乾服,手援犧氏琴。
穿著竺乾的僧袍,手持犧牲氏的琴。
繁聲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琴聲繁瑣而不愿奏響,古老的意境卻是如此深遠。
晏景托孤艇,倦飛還舊林。
晚景中孤獨地乘船,疲倦的飛鳥歸還舊林。
闔閭城下寺,幾里認鐘音。
在闔閭城下的寺廟里,幾里外都能聽到鐘聲。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茂芝上人回到姑蘇的場景,表達了一種深沉的古意。詩人以身著竺乾服、手持犧氏琴的形象,展現了茂芝上人的身份和修行之道。詩中的琴聲繁瑣而不愿奏響,可能暗示著茂芝上人對塵世的繁華和喧囂不感興趣,更注重內心的寧靜和古老的智慧。晚景中的孤獨和疲倦的飛鳥歸還舊林,表達了茂芝上人在修行中的孤獨和返璞歸真的追求。最后,詩人提到闔閭城下的寺廟,強調了鐘聲的傳達力,暗示了茂芝上人的修行成果和對信仰的堅守。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以茂芝上人的形象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修行態度和對古老智慧的追求。同時,通過景物描寫和音樂元素的運用,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和意境深遠的效果。
“幾里認鐘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ào zhī shàng rén guī gū sū
茂芝上人歸姑蘇
shēn yī zhú qián fú, shǒu yuán xī shì qín.
身衣竺乾服,手援犧氏琴。
fán shēng bù yuàn zòu, gǔ yì yī hé shēn.
繁聲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yàn jǐng tuō gū tǐng, juàn fēi hái jiù lín.
晏景托孤艇,倦飛還舊林。
hé lǘ chéng xià sì, jǐ lǐ rèn zhōng yīn.
闔閭城下寺,幾里認鐘音。
“幾里認鐘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