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明月無不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如明月無不照”全詩
來跨騫驢回跨馬,麻源三谷桂花開。
江都作尉入風埃,主人劉向西京才。
心如明月無不照,恐君已到還鸞臺。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雜言送王無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歸建昌》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言送王無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歸建昌》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袍來,黃綬回。
這里描述了王無咎的身份和經歷。他穿著白色的袍子來到這里,代表他已經通過了科舉考試,獲得了功名。而黃色的綬帶則象征著他的身份地位。
來跨騫驢回跨馬,麻源三谷桂花開。
這兩句描繪了王無咎的歸鄉之路。他來時騎著騫驢,回去時則騎著馬,顯示了他的身份地位的提升。麻源、三谷和桂花開放的描繪,表達了歸鄉時的喜悅和歡慶之情。
江都作尉入風埃,主人劉向西京才。
這兩句描述了王無咎被任命為江都尉的情景。他進入了江都,擔任了尉官的職位。而劉向則是他的主人,他是西京的才子,可能是王無咎的恩師或上司。
心如明月無不照,恐君已到還鸞臺。
這兩句表達了王無咎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他說自己的心就像明亮的月亮一樣,無論何處,都能照亮一切。他擔心朋友已經到達了還鸞臺的地方,而他自己還未能與朋友團聚。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王無咎的經歷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思念和祝福之情。同時,通過對歸鄉和官職的描繪,展現了宋代科舉制度對人們命運的影響,以及社會地位的變遷。整體上,這首詩詞既展示了個人情感,又反映了時代背景,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心如明月無不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án sòng wáng wú jiù jí dì hòu shòu jiāng dū wèi xiān guī jiàn chāng
雜言送王無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歸建昌
bái páo lái, huáng shòu huí.
白袍來,黃綬回。
lái kuà qiān lǘ huí kuà mǎ, má yuán sān gǔ guì huā kāi.
來跨騫驢回跨馬,麻源三谷桂花開。
jiāng dū zuò wèi rù fēng āi, zhǔ rén liú xiàng xī jīng cái.
江都作尉入風埃,主人劉向西京才。
xīn rú míng yuè wú bù zhào, kǒng jūn yǐ dào hái luán tái.
心如明月無不照,恐君已到還鸞臺。
“心如明月無不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