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邪應同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邪應同埋”全詩
吳伯亦遂亡,神物豈不神。
始知服諸侯,威武不及仁。
徒勞冶金鐵,精光動星辰。
莫邪應同埋,荒草千古春。
青蛇冢間出,猶欲恐耕人。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姑蘇雜詠 干將墓》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姑蘇雜詠 干將墓》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干將善于鑄劍,但最終被自己所鑄的劍所殺的故事。詩中還提到了吳伯的滅亡,以及對神物的思考。作者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對權力和武力的思考,認為威武并不能超越仁德的重要性。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干將善鑄劍,劍成終殺身。
吳伯亦遂亡,神物豈不神。
始知服諸侯,威武不及仁。
徒勞冶金鐵,精光動星辰。
莫邪應同埋,荒草千古春。
青蛇冢間出,猶欲恐耕人。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通過干將的故事,探討了權力和武力的局限性。干將是一個善于鑄劍的人,但最終被自己所鑄的劍所殺。這表明了權力和武力的雙刃劍性質,它們既可以創造,也可以毀滅。詩中提到的吳伯的滅亡,進一步強調了權力的脆弱性。
詩中還提到了神物,作者在思考神物的本質。他認為,即使是神物,也不能超越人性中的仁德。這表明作者對于道德和人性的重視,認為仁德比威武更為重要。
詩詞中的最后幾句描述了干將的墓地,以及青蛇從冢中出來的景象。這些景象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荒草覆蓋著古老的墓地,青蛇出現的景象則暗示著人們對于過去的恐懼和不安。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干將的故事,探討了權力、武力和道德的關系,表達了對于仁德的重視和對于權力的思考。同時,通過描繪墓地的景象,詩詞也傳達了歲月更迭和人事無常的主題。
“莫邪應同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ū zá yǒng gàn jiàng mù
姑蘇雜詠 干將墓
gàn jiàng shàn zhù jiàn, jiàn chéng zhōng shā shēn.
干將善鑄劍,劍成終殺身。
wú bó yì suì wáng, shén wù qǐ bù shén.
吳伯亦遂亡,神物豈不神。
shǐ zhī fú zhū hóu, wēi wǔ bù jí rén.
始知服諸侯,威武不及仁。
tú láo yě jīn tiě, jīng guāng dòng xīng chén.
徒勞冶金鐵,精光動星辰。
mò yé yīng tóng mái, huāng cǎo qiān gǔ chūn.
莫邪應同埋,荒草千古春。
qīng shé zhǒng jiān chū, yóu yù kǒng gēng rén.
青蛇冢間出,猶欲恐耕人。
“莫邪應同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