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衲憩松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倦衲憩松根”全詩
危樵緣磴角,倦衲憩松根。
剎表藏林寺,鐘聞隔海村。
畫龍飛去久,空掩殿堂門。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姑蘇雜詠 慧聚寺次張祐韻》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姑蘇雜詠 慧聚寺次張祐韻》是明代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煙斂城初出,朝來野欲吞。
煙霧繚繞,城市剛剛露出天際,朝陽照耀下,大自然欲將野外吞噬。
危樵緣磴角,倦衲憩松根。
險峻的山樵人沿著山脊行走,疲倦的僧人在松樹根下休息。
剎表藏林寺,鐘聞隔海村。
佛塔隱藏在茂密的林中,鐘聲傳到隔海的村莊。
畫龍飛去久,空掩殿堂門。
畫龍點睛的技法已經久遠,殿堂的門戶空掩著。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色和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感慨和思考。煙霧彌漫的城市和野外的對比,展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城市的脆弱。山中的樵人和僧人,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追求。佛塔和鐘聲則象征著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最后,作者通過提到畫龍點睛的技法和空掩的殿堂門,暗示了過去的輝煌已經逝去,留下了一種空虛和失落的感覺。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人文和歷史的思考。通過對景色和場景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思考。整首詩詞給人一種靜謐、凄美的感覺,引發讀者對生命、時間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倦衲憩松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ū zá yǒng huì jù sì cì zhāng yòu yùn
姑蘇雜詠 慧聚寺次張祐韻
yān liǎn chéng chū chū, zhāo lái yě yù tūn.
煙斂城初出,朝來野欲吞。
wēi qiáo yuán dèng jiǎo, juàn nà qì sōng gēn.
危樵緣磴角,倦衲憩松根。
shā biǎo cáng lín sì, zhōng wén gé hǎi cūn.
剎表藏林寺,鐘聞隔海村。
huà lóng fēi qù jiǔ, kōng yǎn diàn táng mén.
畫龍飛去久,空掩殿堂門。
“倦衲憩松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